经济学课程中曾经提到过一个经典案例。
时间发生于1929年,那时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对富人影响微乎其微,但是穷人却有人吃不起饭,近乎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于是发生了密西西比河倒牛奶事件。
尽管缺衣少食,大量的牛奶还是被倒掉,而不是分给穷人。
经济学的解释是,如果牛奶送给穷人,那大家都会希望获得免费的牛奶,这样会加剧市场的恶化。
只有倒掉牛奶,减少产能,市场才会逐步恢复正常。
据美联社4月2日报道,再次发生了牛奶被大量倒掉的事件。与1929年不同的是,这次不再被倒入河里,而是倒入下水道。
这一则新闻夹杂在"美国超市被抢购一空"的新闻中,显得格外醒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牛奶滞销,对于奶农来说,是极大的打击。
我看不得辛勤耕耘而不见收获。
除了经济学的解释,我也理解牛奶不易保鲜。如果收购价格还不够杀菌包装成本的话,那可能真的只有倒掉,才能减少损失。
新闻没有报道现在牛奶的收购价格,但是我查询了1929年那段时期,当时的牛奶收购最低价为每100磅0.99美元。
很显然,倒掉牛奶,实在也是无奈之举。
另一方面,如果有足够完善的工业链,能将多余出的牛奶,制造成易于储存和运输的产品,或许下次,这样的状况会有所缓解。
马布里到中国后“教科书般操作”获网友好评“马政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17953.html
赞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如果我是美国特朗普
« 上一篇2020-04-04 19:22:14
“感染者上街不应该隔离”——欧洲小国总统另类做法引来非议!
下一篇 »2020-04-04 19: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