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捷和便利,更直接的体现就在吃上面,想吃什么,戳一下手机,外卖就会送到。
当我们品尝着美味,感慨着时代进步所带来的便捷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外卖这个行业其实已经发展千年。
早在宋朝时期,外卖就已经很流行,流行到什么程度呢?连皇帝都是外卖的忠实用户,私藏着一份独有的外卖清单。
外卖,自宋朝而兴
宋朝时,国人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普遍由一日二餐变三餐。
百姓们生活好了,心态也开始膨胀,偷个懒、炫个富啥的都很正常。特别是都城汴梁这样的繁华风雅所在,有钱有势的阶层中,掀起了叫“外卖”的潮流。
据史书记载,孝宗皇帝经常派人到市场上“宣索”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外卖来招待宾客,而且“直(值)一贯者,犒之二贯”。
不愧是皇帝,这小费给的,简直大手笔哇!
没有手机,外卖咋点?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手机,古人怎么点外卖?
虽然那时没有手机,不能网上下订单,但是只消差人到饭馆点个菜,“逐时施行索唤”,店家自会送上门来,货到付款。
至于送外卖这种活呢一般都是店小二来包办。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就“活捉”一名野生的汴京外卖小哥,就在“十千脚店”的旁边。
看得出,当时送外卖基本靠跑,没有小电动,没有统一制服,苦逼的店小二无论是寒冬腊月、炎炎夏日都要步行配送。
外卖保鲜,古人有绝招
没有保鲜盒,外卖怎么保鲜?
相比于今天的外卖,显然南宋的外卖更上档次,而且包装更环保。即便没有保温的专属科技,但古人在食器上却用了不少巧思,让人敬佩。
来看看古时外卖保鲜保温的神器:温盘。
温盘专门用于给食物保温,是一种厚底的盘子。上下两层瓷,上薄下厚,中间空心,在里面注入热水,盘子便可起保温作用。
此外,温盘还得放进食盒里面,食盒形状与现在的保温饭盒很相似,以木制的居多,层层分装,以免菜肴串味。
跟温盘相比,现在用的一次性餐盒弱爆了!
所以比起我们,古人才是享受生活的那一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