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邓小平:一个平凡的父亲

邓小平:一个平凡的父亲

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对邓小平陌生,开国元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等等一系列荣誉和各国政要的高度评价都无时不刻的提醒着我们,他是一位伟人,这是无可争议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媒体和书籍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先进的理论思想和高超的政治决断,所以很难不对其生出敬仰之情。但他毕竟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作为他的小女儿,邓蓉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让我们对邓小平的认识更加丰富直观。对国家民族而言,他当然是一位伟人,但对邓蓉等人而言,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

邓小平的五个子女:不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

邓小平共有五个子女,长女邓林是画家;长子邓朴方曾任残联主席;次女邓楠曾任科技部副部长;幼子邓质方是国企高管;幼女邓榕是一名毕业于医学院曾任中国驻美大使馆秘书的作家。

虽然从事的具体工作不同,但受父亲影响,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要为国家做贡献。”五人经常参加缅怀邓小平的活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和眷恋。

邓林拍摄了千余张父亲和全家的照片,并出版过摄影集《邓小平——女儿心中的父亲》;邓蓉著有《我的父亲邓小平》;邓朴方回家乡邓小平纪念馆睹物思人。此外,他们还参与了《邓小平遗物故事》等纪录片的录制。

邓小平:温馨港湾里的掌舵人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往往由最年长的男性出任一家之主,他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一家的家风和规矩。

邓小平十分谦逊随和,在政治上纵横捭阖、雷厉风行的一代伟人,回归家庭后与寻常百姓并无太大区别,他是一个贴心的丈夫,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在他掌舵之下,家庭就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所有成员眷恋休憩之所。

邓小平从不把工作情绪带回家庭,始终维护着家庭的纯净和温馨。在家不议政是他的一贯原则,同时他也不让子女参与大人的事情,这一规矩被严格执行下来,以至于其子女们都不知道他的职务和级别,邓朴方甚至会羡慕同学们那些旅团级父辈是战斗英雄。

邓小平经常用“为人民服务的”来回答孩子们关于工作职务的问题,所以邓朴方直到高中入团填写申请时才知道了父亲的具体职务。

不把工作带回家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的事情,平凡如你我哪怕终日小心翼翼,却总有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失控之时,难免殃及到无辜的孩子们。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像伟人学习,毕竟我们所经历的苦难与挫折,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平凡的父亲,应该扛下工作生活的重任,在家庭生活中丢掉工作里的忧思和不快,把家庭打造成温馨的港湾。

邓小平是政治上的强人,但不是家庭里的独裁者。与大多数普通家庭一样,邓小平也喜欢召开家庭会议,在大事来临之际开个小会,成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反复讨论中达成共识,这个共识不是纯粹的理性逻辑,而是以亲情为纽带的情感共融。

世事动荡之时,作最坏打算的邓小平召开过家庭会议,表示如果发生不测,要卓琳扛起家庭重任,但全家老小面对叵测前途却都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团结斗争的精神,让他精神上倍受鼓舞。

卓琳

在坊间流传邓朴方海外存款的假消息时,他也召开过家庭会议,很严肃的质询子女们有没有海外账户,得到否定答案后还一再叮嘱子女们要严格遵守法律,要积极为国家作出贡献。

邓小平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但极少给子女们写信,而是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直接与子女们沟通信息,既是对子女们的关怀,也是一种鞭策和要求。

在家庭生活中,邓小平虽然沉默寡言,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子女们言传身教,他从不把公事带入家门,也不让孩子们参与到复杂的成人世界中去,给他们营造了一个纯净向上的家庭环境。

每逢大事,他也绝不独断专行,而是充分征求考量孩子们的建议和意见,自由和谐的氛围里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样的家庭才会让人眷恋心安,才能让孩子们自强自立。而邓小平,则是这个温馨港湾的掌舵人。

父爱如山,厚重无言

母爱如水,无微不至;父爱如山,厚重无言。邓林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曾表示,“爸爸是核心,妈妈是中心。”卓琳十分开朗,爱说爱笑,又打理着家庭琐事,所以孩子们大多围着她转,而邓小平话不多,习惯用默默付出的方式表达对孩子们的爱意。

其实大多数父亲都是如此,他们很少用言语去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是努力扛下家庭重担,用伟岸的身躯来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大多数父亲都会愿意为子女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正如不爱写信的邓小平为了邓朴方的病情多次给中央写信。

邓朴方在特殊时期摔断了骨头,又在种种原因之下没能及时得到相应的治疗,所以造成了很严重的瘫痪,得知此事后,卓琳连着哭了三天,而邓小平一言不发,只是默默抽烟。为了尽快医治儿子的病情,邓小平一改之前的作风,一封又一封的往中央写信请求帮助。

而这一切邓朴方本人却不知情,直到2004年回乡参观邓小平故居时才见到这两封信,顿时满眼泪水,感动不已。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那些忙忙碌碌的父亲们,面对上司刁难、同事排挤、客户戏耍之时,不也是念着家中的儿女,忍着生活的憋屈。从这方面看,每个默默付出的父亲都是伟大的,伟人凡人皆如是。

厚爱与严管如影随行,是父爱的一体两面。邓小平对孩子十分民主,但绝不放任。一是重视子女的学习教育,即便在最困难的特殊时期,他还是想尽办法为子女们争取上大学的学习机会;二是培养子女价值取向,在就学择业的具体领域他不会随意干涉,而是根据子女们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

但在价值取向上他十分严肃的提出要求,“我们家的孩子还是应当为祖国、为人民做一些事情”

三是给子女们建立法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传承一贯的低调家风,绝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要守法,要谨慎,名不要出的太大,要夹着尾巴做人。”

邓小平:平凡是伟人的底色

如果抛去那些为国为民的壮举伟业,伟人的家庭生活与普通人并无太大区别。

诚然,伟人的个人和家庭生活难免受到政治风云的波及影响,跌宕起伏的命运在普通人中并不多见,但邓小平与子女的故事告诉我们,伟人对亲人的爱护、对子女的关怀与普通人一样不增不减,他的个人生活并不神秘遥远,也是充满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

邓林曾经在采访中提及,她本想拍一组“父亲的一天”的照片,但因为邓小平的生活太简单普通了,拍了几次也没成功。

邓小平之所以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应归功于他把政治活动和家庭生活进行了合理的切割。这种切割不是简单的将两者隔绝,而是明确两者的界限,既尽力避免政治活动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又对子女严格要求,限制他们利用自己职权威望而谋求相关的个人利益。

邓小平无私无畏,他从不插手子女们工作待遇方面的事情,而是更看重孩子们的个人品格和奋斗精神,并为他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而开怀鼓励,这就给他们建立了很好的价值导向,同时将个人的政治活动和子女的事业发展很好的分离开来。

正如邓林曾经评价的那样,“邓小平就是一个‘人’,他从来就没有走上神坛,也就不需要走下神坛。”

对于五个子女来说,他就是一位平凡的父亲。对我们普通大众来说,对伟人当然应该心存感激、心怀敬仰,但也不必因其对国家民族的伟大贡献就人为的去过分美化。在笔者看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邓小平也不希望我们这么做。

也许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研读其著作,给我们的工作以指导;闲暇时翻翻他的生活轶事,让那种充满字里行间的质朴和亲情成为跨越时空的纽带,来拉近我们与伟人的距离。毕竟,平凡是我们共同的底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9251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