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毛岸英入朝前夕,曾向妻子深鞠一躬,3年后刘思齐才明白其中寓意

毛岸英入朝前夕,曾向妻子深鞠一躬,3年后刘思齐才明白其中寓意

“岸英啊,你要记住,共产党人平常吃苦在先,战时牺牲在前;你身为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更要吃苦在前,牺牲在前!”

当初朝鲜战争开打,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的时候,在房间里殷切嘱托儿子毛岸英,到了朝鲜战场之后要英勇表现。

可谁知一语成谶,毛岸英入朝才36天,便牺牲在了美国的凝固汽油弹之下……。

直到1959年,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去往朝鲜为丈夫毛岸英扫墓。之前一直不接受毛岸英的牺牲,可是看到位于朝鲜桧昌的烈士墓之后,精神完全崩溃。

刘思齐前去看望丈夫毛岸英墓

刘思齐此行最大的遗憾,便是只看了烈士墓,却并没有去往大榆洞,看一看毛岸英牺牲的地方;之所以未能如愿,是因为毛泽东安排过,朝鲜战争之后当地人的生活很困难,不要打扰朝鲜方面。

刘思齐在朝鲜的时候便一病不起,回国之后并未回家,而是从火车站直接被送到了医院,精神上的痛苦,让她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毛泽东得知此事之后,亲自写了封信送到医院,劝刘思齐要以意识为主,医药为辅,才能更快恢复。

在刘思齐的精神创伤安定之后,才向毛泽东汇报,自己在朝鲜的时候,整个扫墓过程。  

毛泽东急切的询问刘思齐,毛岸英的墓长什么样子?想要通过儿媳的双眼,看到儿子长眠的地方。

直到刘思齐七十五岁那年,才终于来到大榆洞,来到了当初毛岸英牺牲的地方,身边带着毛泽东的所有子孙,望着眼前的土地曾经浸透毛岸英的鲜血,一时间悲痛撕心裂肺。

回来的时候,刘思齐的口袋里装着一颗松塔和一抔土,是她从毛岸英的墓前带回,并且一直带在身边。

关于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往事,透着一个时代的悲壮,透着一代人的牺牲和奉献……。

时间拉回1945年,毛岸英回到了祖国,结束他在苏联的留学和军旅生涯,此时的他青春年少,正是英姿勃发,怀里揣着斯大林赠送的手枪,来到了延安毛主席的身边。

毛岸英在苏联表现很英勇,虽然周恩来和苏联达成协议,国际儿童学院的孩子不必服兵役,但是毛岸英主动请缨,最终如愿以偿的成为坦克兵,开赴惨烈的东欧战场。 

所以看此时的毛岸英,带着满身的闪耀光环,参加二战、杀入柏林、精通俄语英语、中尉军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在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当中,属于是高级知识分子,少有的青年军事人才。  

也是这时,毛岸英遇到了刘思齐,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几年后确定恋爱关系。

刘思齐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说:

“我跟李讷住在一个房间,晚上毛岸英过来了,跟我们两个聊天,聊得很晚很晚了。他跟我谈到理论,谈到马列主义,越谈我就听得越糊涂,就越想睡觉。这时候江青来了,说妹妹都挺累的了,要睡觉了,但他还是不走,还在那儿说,那时候也没有表,我估计肯定有12点多了,李讷坐在那儿不停地打瞌睡。后来实在太晚了,他就走了。”

关于俩人的爱情开端,是毛岸英最先袒露心迹,表达自己对刘思齐的喜欢。

刘思齐说:“我们差距太大,你是洋学生,吃洋面包的,我是从监狱出来的,现在还在上培训班呢。”

毛岸英回答说:“我们两个命运是相同的,是一条藤上的两个苦瓜,我的妈妈是被国民党枪毙的,你的爸爸是被国民党枪毙的,我从小坐监狱,你也从小坐监狱。我从小流浪失学,你也是从小失学,我们两个应该能够走到一起。”  

毛泽东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干女儿刘思齐很满意,得知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感情之后,内心自然很高兴。

年轻气盛的毛岸英,要跟刘思齐结婚的时候,因为刘思齐距离法定结婚年龄还差几个月,毛岸英不愿意多等于是去找父亲,为此闹了情绪。

毛泽东当时痛斥一番,说:“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的”

因此这一对新人,又等了几个月,在1949年10月15日这天,毛岸英和刘思齐在北京结婚,婚礼隆重而简朴。

之所以说隆重,是因为来的客人,都是新中国军政两界的重量级人物;之所以说简朴,是因为婚宴的布置和菜色相当简单。

刘思齐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在跟毛岸英结婚的那天,毛泽东备了两桌简单的婚宴,当时也没有什么礼物,于是拿出自己在重庆穿过的大衣,给了毛岸英;这时看到旁边的刘思齐,沉思片刻之后,说这样吧,大衣晚上你们两个盖上,思齐也有份。

然而婚后不久,朝鲜战争便在东亚爆发,毛泽东夜不能寐,思考未来战争走向,要不要出兵朝鲜?

和美帝作战,一不小心就要面对亡党亡国的风险,这让一直果断的毛泽东,都难以决断,辗转反侧,究竟打还是不打?

可是最终毛泽东决定,兵发朝鲜御敌于国门之外;然而党内诸多人士,却反对这一决定。

多次开会,多方陷入激烈讨论,毛泽东面对许多同志的恐美病,说:“你们这个说难,那个称病……就等着美国鬼子,在咱们头上拉屎拉尿吧!”

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派遣中国解放军副司令彭德怀挂帅,前往朝鲜战场,指挥志愿军作战。

最终毛泽东做出决定,派遣彭德怀挂帅朝鲜,于是将西北地区的彭老总,召回北京说明情况。

在彭老总答应之后,毛泽东握着彭德怀的手,说:“我的湘潭老乡啊,有你老帅出马,我就放心了,当年曹孟德五十五岁挂帅出兵,而你今年也刚好五十五岁啊!”

当天夜里,毛泽东在屋里来回渡步,时而挠头时而摸下巴,时间已经很晚了,却不肯入睡。

秘书劝:“主席,您该睡觉了。”

毛泽东:“事情定不下来,我睡不着啊。”

毛泽东沉思片刻之后,又说:“我决定,派岸英去朝鲜战场!”

此一时期的毛泽东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彭德怀帮助自己,顶住了党内的各种压力,动辄十万子弟兵的牺牲,动辄百亿经济的损失。所以毛泽东想到了儿子毛岸英,既然都说朝鲜战争太危险,既然都说朝鲜战争损失太大,那我毛泽东就把儿子派赴战场,跟前线官兵同进退、共患难!

当时的毛岸英,在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大家只知道这是一位好青年好领导,跟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一起搬砖头、扛沙包、做运动、却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到了晚上,毛泽东召见毛岸英,自己最心爱最骄傲的儿子。

毛主席说:“岸英啊,你回国之后当过工人和农民,就是没有当过兵吧?”

“唉……谁知道蒋介石不经打,害得我不能当兵。”毛岸英对军事一直都很敏感,于是试探性的问:“爸爸……是不是决定出兵援助朝鲜啊?”

毛泽东重重的说:“对!”

父子俩心有灵犀一点通,毛岸英说:“好!我已经跟德国鬼子较量过了,要跟美国鬼子较量较量!”

这时便有了本文开篇的那一幕,毛泽东谆谆教导,吃苦在先,牺牲在前。

毛岸英回答说:“我会向斯大林的儿子那样,绝不会给您丢脸!”

过了几天,毛泽东在菊香书屋,要为彭德怀壮行,所谓壮行实际上就是比平时多了两个菜,虽然餐品简单,但推心置腹谈论的却都是国家大事,民族危亡。

彭德怀

毛岸英凑巧在路上,碰到了彭德怀,于是主动凑过去,说道:“彭叔叔,求您办件事……”

“什么事儿啊?”彭德怀向来不苟言笑,双手掐着腰看起来很严肃,百战名将言语中透着峥嵘。

毛岸英说:“听说您招兵买马……能不能带我去朝鲜?”

彭德怀沉思片刻之后,问:“咱们要出兵朝鲜,工人那边有什么反应呢?”

毛岸英说:“出兵朝鲜,工人已经发动起来……”

“错了!这是正义的战争,不是发动!”彭德怀先严厉批评一番,随后才脸色严肃的说:“国内政治和经济方面,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为何去打仗啊?举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老子的招兵旗还没有举起来呢,你咋就来参军啦?再说招兵招到主席家里,能不能去啊,还要看你老子的意见呢!”

到了吃饭时间,也就是毛主席为彭德怀举行的壮行餐,吃着吃着毛泽东说:“老彭啊,我想求你办事。”

彭德怀说:“主席请说……”

毛泽东直接讲明,说我这个儿子不想当工人,想要去当兵,我可没有这个权利批准,要听彭老总安排。

毛岸英提起酒壶,赶紧为彭德怀斟酒,表明自己的心迹和志向。

毛泽东与毛岸英

确定了毛岸英去朝鲜之后,毛泽东和彭德怀,在饭桌上研究当前敌我双方,探讨朝鲜战争的作战形式。

毛泽东明确指出:“这一战如果打不好就会丢江山,我毛泽东怎么向历史交代?我明明知道,美国的钢产量,是我们的一百六十三倍;他们一个军,各种炮一千五百门,我们一个军才三十六门,差距太大了……可是我认为,帝国主义欺软怕硬,美国同样如此,依我见捅他一下子。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是一场,比保卫延安更难,咱们第一仗,先打恐美病!我打杜鲁门,你打麦克阿瑟!”

两位领导人聊到最后,确定了朝鲜战争该怎么打,军事和政治上如何同时进行。用餐结束的时候,彭德怀又劝毛泽东,不要派毛岸英上战场,那意味着担负风险,可毛泽东坚持之前的决定。

彭德怀自然知道,派遣毛岸英是对自己最大的支持!

既然战争的序幕要拉开,既然会出现难以避免的大量伤亡,那就让我毛泽东的儿子先顶上。  

毛岸英离开北京之前,到医院跟刘思齐告别,夫妻才刚刚结婚一年,平常都是聚少离多,而今毛岸英又要远走异国他乡。

这次可不是出国留学,而是踏入战场,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西方联军,代表中国亮剑。

当时刘思齐因为阑尾炎住院,毛岸英在医院里陪了刘思齐两天。

毛岸英离开医院的时候,刘思齐一直将其送到门口,毛岸英走了几步,随后转过身朝着刘思齐深深鞠躬,腰弯得很低。

左起:刘思齐,毛岸英,李讷(毛主席小女儿),毛主席

刘思齐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当时就不明白,他从来没有这样过,可能那时候自己太年轻,并不知道其中的寓意。”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毛岸英跟随彭德怀,乘飞机去往东北,后来牺牲在朝鲜。

笔者这里重点说一下,最近网上诸多阴谋论,拿上战场说成是镀金……用一句话回应,你去镀一个试试?枪林弹雨炮火连天,而且敌人不再是日军或者国军,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

送儿子去枪林弹雨之中,乃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赴汤蹈火的奉献,跟镀金有何关系?

再说了毛岸英上山下乡进工厂,何曾有过宣传?去朝鲜的时候,同样并未宣传。

在飞机上除了彭德怀之外,谁也不知道毛岸英的身份。

秘书注意到,飞机前面坐着一位青年,而苏联专家的铅笔掉了,那青年拾了起来交给苏联专家,二人有几句俄语交谈。

下飞机的时候,秘书问彭德怀:“这位年轻人是谁?”

彭德怀才说:“是毛泽东的儿子,此事不可外传。”

关于毛岸英的身份,就好比当初在工厂在农田那样,大家都认为是战友;只不过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车间走向了战场。

毛岸英

1950年11月25日,美军在朝鲜疯狂轰炸,仗着空军优势肆无忌惮,甚至一度超低空扫射,我方运输兵能透过舷窗,看到飞行员的脸。因为明知道我军没有防空火力,西方飞行员才敢如此猖狂。

从军史资料便可查出,我方志愿军战士,有过拿步枪击落飞机的案例;各位可想而知,步枪的射程,飞机的高度,美军飞机狂妄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而当时的毛岸英,正在作战室整理资料,周围突然一片火海,凝固汽油弹犹如是地狱里的恶魔,将这位年轻的战士吞没。

毛岸英牺牲之前,刘思齐曾收到过一封来信,是毛岸英发来的,信里特别叮嘱过:交通不便,收不到信不要着急。

因此,刘思齐一直认为没有信是正常的事,联想到曾经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先辈们也都是聚少离多;而丈夫出差参加工作,公务太忙了没有回信也属正常。

一直到三年之后,刘思齐才知道真相,才知道毛岸英出差的地方,并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朝鲜战场,而且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在这个时候,刘思齐才想到,当初分别的时候,毛岸英在医院门口深深鞠躬,接着又紧紧的抱住自己。可那时候太年轻了,并不懂家里的男人,向自己鞠躬那么深……,原来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有不好的结果,自己也做了最好的道别。

三年之后,刘思齐最先看到的,是毛岸英侧面的照片,居然带着朝鲜人民军的军帽,心里面为之一惊,便已经知道丈夫去了朝鲜。

刘思齐因为着急,久久等不到毛岸英来信,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便亲自去找毛主席,问:“为什么岸英这么长时间没有信?”

“岸英已经牺牲了。”

毛主席的声音,沧桑而又悲凉,悠悠的响起之后,对于刘思齐来说宛若一道炸雷。

思齐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接着就哭了起来,哭了多久,她自己也不知道

“我只是听到有人跟我说,你不要再哭了,主席的手已经是冰凉了,这样我才醒过来。”

在这一时刻,刘思齐也体会到,毛主席对自己的关爱,因为三年的时间里,每当提起毛岸英的时候,毛主席便说东道西哄着刘思齐开心。其实那个时候,毛主席的内心肯定更加痛苦。

刘思齐得知噩耗之后,不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某个地方,毛岸英依旧还活着,指不定哪天突然回家,讲述朝鲜战场的经历,犹如当初讲述二战战场时一样。

一直到,刘思齐去往朝鲜,为毛岸英扫墓的时候,才彻底接受毛岸英牺牲的现实,才知道自己最爱的丈夫,是真的走了。

刘思齐祭奠毛岸英

关于毛岸英的遗体,很多人都提议回国安葬,包括刘思齐也提出,让毛岸英的遗体回国,但是毛泽东始终不同意 毛泽东强忍丧子之痛说到: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名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中国人民还有那么多儿子都为了国家事业牺牲了!就把他留在朝鲜的土地上吧。”

第二天,警卫员在毛主席被泪水打湿的枕头上看到两句写给岸英的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谨以此文纪念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9251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