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金门这个岛屿,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相信熟悉这里的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1958年解放军炮击金门,金门炮战,也称为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1958炮击金门的战略意义远大于金门岛本身的地位,为阻止美国分化中国,建立类似东西德国、朝鲜韩国等分裂政权的阴谋而发起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但是今天小编要说的金门战役,并不是1958年炮击金门这场战斗。
1949年十月,新中国成立了,但是解放战争远没有结束,此时的国民党军队还占据着广东云南四川西康海南等省份负隅顽抗,南方的解放战争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1949年9月30日,蒋介石逃亡成都,指挥残余国民党军队进行最后的战斗,而小编要说的金门战役就发生在这一阶段。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解放厦门,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开始着手准备解放金门的战斗,但是由于解放军缺乏海战经验,缺少船只,解放金门的战役迟迟未能开展,在拖延了数日之后,1949年10月25日凌晨,解放军共计三个团9000余人开始登陆金门,开始了解放金门的战斗。
解放军自渡江以来,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解放军并未遭遇太大的反抗,俗话说骄兵必败,在金门战役中,解放军遭遇了渡江战争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滑铁卢,登岛作战的9000余战士全军覆没,登陆作战船只尽数被毁,金门战役的失利,震动了全军,也震动了毛主席,毛主席称金门失利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的损失,金门战役是解放军建军以来唯一一次彻底的失败,在日后的海南解放战斗中,毛主席亦致电林彪,吸取金门失利的教训。
金门战役为什么会败的如此彻底呢?
情报的不对等是金门战役失败的首要原因,在现代战争中,信息的获取与其准确度至关重要,在1949年6月,金门岛上甚至都没有国民党军队的部署,在短短的4个月之内,金门岛上防御工事密布,地雷遍布主要海岸线,在1949年10月,金门岛上更是驻扎有国民党第二十二兵团及第十二兵团,此时正值两兵团换防之际,合计兵马估计能达到4-5个军,兵力是远远大于登陆作战的解放军二十八军的9000人的,这些情报并不为解放军所熟知,甚至仓促发动金门战役的原因之一,是叶飞上将(1955年授上将衔)欲趁金门支援部队未完全抵达之前,、抢先占据金门,在情报严重有误的情况下,金门战役打响了。
要说解放军只有9000人参与战斗了吗,其实并不是,解放军初始的作战部署是运送第一个梯队三个团约九千人在琼林和古宁头之间滩地登陆,再运送第二梯队,近约两万人登陆大金门,先打下西半部再打太武山,预计三天后拿下大金门,但是情况在第一梯队的战斗中发生了意外,由于解放军不熟悉海战,在海水的涨退潮上吃了一个大亏,解放军25日凌晨开始登岛作战,此时正值高潮,登陆船只不得不深入海岸,长驱抢滩,不料在战争的持续下,解放军登陆之后,正值退潮,船只尽皆搁浅在海滩之上,隔岸相望的数万部队,等不到船只回来,想要支援却无力支援,天亮后,国民党海空军趁机轰炸解放军搁浅船只,至此登陆部队丧失撤退的能力。
如果说此战失利的另一个因素,不得不考虑国民党海军空军以及金门岛上装甲部队的威胁,此时国民党海军“中荣”、”南安“、“楚观”、“联铮“、“淮安”等舰都驻扎在金门岛附近,在解放军登陆之后,配合空军持续对解放军阵地进行炮击,这些战舰大多是美国出售给国民党的郡级登陆舰,这对于新中国刚成立的海军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不像陆地站那样依靠战术可以弥补巨大的差距。在海空部队的帮助之下,解放军战士还要抵挡国民党的坦克装甲车部队,在部队人数远少于对方,没有战略迂回的金门岛上,解放军登陆部队最终战败。在金门战役中服役的坦克营,台湾称作“金门之熊“。
解放军陆军的作战能力不容小觑,近9000民战士坚持战斗到28日,在没有成建制的支援,完整后勤补给线以及可操作的作战空间的情况下,解放军弹尽粮绝,数千解放军战士被逼上绝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登陆作战一线指挥官仅为各团团长,由于后续部队并未及时加入战斗,使得登陆作战的三个团各自为战,没有团级以上指挥员的指挥,也导致了登陆部队错过了重要的翻盘机会。
在登陆作战初期,解放军凭借奇袭与强袭的方针,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使得叶飞将军及大后方认为金门战役胜利在即,没想到却因船只问题功亏一篑,着实可惜。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政府接受美国舰队的帮助,协助拱卫台湾海峡,解放金门只得拖了下去,1958年,为了阻止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也为了支援中东的美苏斗争,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
金门战役中的英雄事迹
金门战役虽然仅仅持续三天,但是他的英雄事迹绝不是只在这三天之中,解放军战士站到最后一刻,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斗志,令人动容。登岛作战部队253团团长徐博,在金门战役打响的第三天,率领剩下的部队开始进行游击战,希望坚持到解放军的第二次登陆作战,在持续作战一个月之后,终因食物等原因被俘虏,最终被国民党秘密处决。
重机枪班班长徐钦林,在战斗中右小腿中弹,失去战斗能力,只得将重机枪交给连长,退出战斗,在金门战役失利后,受伤的徐钦林被俘虏,但是由于当时徐钦林身上穿的国民党军装,救了他一命,这是金门战役前夕,一个没有换装就补充到机枪班的国民党投诚士兵的服装。面对国民党士兵的盘查,身穿国民党军装、熟悉国民党军队番号的徐钦林声称自己是国民党25军的士兵,意外获得了脱身机会。1950年,徐钦林借机逃回大陆,在日后的复述中说:带了一万多发子弹,上岛之后就开始拼命地打,“打得他们看着就倒,一片片地倒,但还是苍蝇一样哄哄的往上上,就是打不完。”“我那个机枪在那打得那么厉害,有个战士还冲到我机枪前面来,照着我机枪打,一个手榴弹扔过来,打到那么个程度——我打了那么多仗,那么厉害的一些仗。从来没见过那么个场合。”
毛主席总结金门战役的教训
在战后,毛主席在致各野战军及各军区的电报中如是说:10月27日8时电悉。你们以3个团登陆金门岛,与敌3个军激战两昼夜,后援不继,致全部壮烈牺牲,甚为痛惜。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当你们前次部署攻击厦门之同时,拟以1个师攻占金门,即为轻敌与急躁表现。当时,我们曾电你们,应先集中力量,攻占厦门,而后再转移兵力攻占金门,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们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将此次经验教训深加检讨外,仍希鼓励士气,继续努力,充分准备,周密部署,须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并请福建省委,用大力为该军解决船只及其他战勤问题。至失散人员,仍望设法继续收容”等语,特为转达,请即转告各兵团及各军负责同志,引起严重注意。
另有坊间传闻,粟裕将军在金门战役打响前也曾做出三大指示,后来称作”三不打”的规则,第一不打是没有运载6个团的船只不能攻打;第二不打是有强兵增援不能硬碰硬;第三不打是要在老家山东沿海挑选出6000名经验丰富的船工去支援10兵团,船工不到不能攻打。
历史问答: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领导了几次为抗日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重大战役?
#历史##抗日战争##战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9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