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有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们在山河破碎的晚清都做出了自己的功绩。其中李鸿章与左宗棠常常被拿来作比较,为何呢?因为曾国藩和张之洞颇富争议,只有李鸿章和左宗棠二人一个被认为是“负极”一个被认为是“正极”,甚至连他们的后代子孙都被拉出来做比较。
李鸿章之所以被认为是“负极”,首要原因是在他手下签订了太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有5个之多。比如说1885年(光绪十一年)的《越南条款》;还有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的《马关条约》;还有《辛丑条约》、《中俄密约》、《中法简明条约》等等。
不过这些条约虽然是李鸿章所签,但实际上是李鸿章替当权者慈禧太后背的锅,而李鸿章为人所指责的另一原因是“敛财”。
李鸿章被慈禧太后称之为:“再造玄黄之人”,可以说是最受慈禧信任的大臣,与此同时李鸿章自然也身负诸多的要职。比如说他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主持诸多现代化工业的建立。
这些可都是真正“肥差”,那么李鸿章究竟有没有谋私过呢?其实从李鸿章留给家族子弟的资产中便能看出一二了。
《近代名人传》中提到过:“家资,其兄弟子银私财又千万余。”李鸿章家族子弟个个都身价千万,古代的千万两银元可比现在的一千万值钱多了。至少是一比三百,大家换算一下,李鸿章家族多有钱。
李鸿章的子孙们揣着李鸿章留下的巨额资产,自然是混的风生水起,光是亿万富豪便出了三个。那么左宗棠与之相比又如何呢?
左宗棠能捞的“油水”其实真不比李鸿章少多少,首先左宗棠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另外左宗棠还握有极大军权,除了镇压太平军以外,还负责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的军事任务,过手的军饷都是千万记的。
正因如此,朝廷光是每年给左宗棠的养廉银便多达四五万两,可是左宗棠每年却只寄200两银子回去,其余的全部主动充公。左宗人在他写给子女的信中这样说道:“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则随手散去,尔辈宜早自为谋。”
左宗棠要求子女靠自己打拼,靠双手去获取自己赢得的东西。相比较李鸿章而言,左宗棠几乎没有留给儿女什么。因为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子女的,毕竟百分之九十的资产都捐了出去。
虽然左宗棠教育子女要自食其力,可是左宗棠是个大忙人,不能做到时时在身边言传身教。他的子女后代们,也没有出现什么名动一方的大富豪。
相比较对自己的子女而言,左宗棠对自己的手下反而好得多,左宗棠的下属刘典去世时。左宗棠将自己工资和养廉银中拿出了6000两银子,作为抚恤金给了刘典的家属。或许左宗棠的子女们恨过他,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左宗棠无疑是深受爱戴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9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