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垂直起飞,又能像飞机那样在返回大气层后在机场着陆。迄今只有美国与前苏联曾经制造能进入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并曾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而美国是唯一曾以航天飞机成功进行载人任务的国家。
比较出名的航天飞机有美国的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以及前苏联的暴风雪号。
自1981年4月12日NASA发射首个航天飞机开始,在之后的30年时间里,NASA的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先后共执行了135次任务,帮助建造国际空间站,发射、回收和维修卫星,开展科学研究,激励了几代人。2011年7月21日,最后一次航天飞机任务:亚特兰蒂斯号在佛罗里达州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主港着陆,宣告着航天飞机时代的结束。
航天飞机时代的退役,那意味着中国不需要制造航天飞机吗?
很多人认为,对于中国这个能造出航母和歼-20五代机的国家来说,造出一架航天飞机并不艰难,只是从成本考虑完全没有必要,其维护费用和成本实在太高,有这样的资源还不如投入到新一代运载火箭和可重复利用火箭上,甚至可以研制类似美国X-37B的空天飞机,这种尺寸更小但更使用更灵活的太空飞行器更符合未来探索太空的需求,根本没必要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大而无用的航天飞机上。
事实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航天飞机的制造费用非常高,几乎是金子堆出来的。以美国的5架航天飞机(1981哥伦比亚号,1983挑战者号,1984年发现号,1985年亚特兰蒂斯号,1992年奋进号)花了超过2000亿美元,而这些费用够维持4个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几十年了。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不是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力足够支持。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发动机,永恒的痛点。从推进系统而言,美国航天飞机助推器:全世界最强,遥遥领先。固体助推做到了单个推力1250吨,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土星五号火箭并没有助推器,但主发动机的推力也不过是700吨级别。长征五号的助推器是液氧煤油YF-100发动机,推力是这个固体助推10分之一。
我国目前计划的长征九号火箭,要按照土星五号级别做,都计划到2030年首飞了,跟航天飞机相比就相距更远了,美国是1965年就首飞了土星五号,1981年就首飞了航天飞机。
中国需要航天飞机,不仅是为了超越美国,而且是发动机行业的追赶,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对未来中国意味着,必须拥有,追赶,甚至超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5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