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大多家庭基本都是妈妈陪伴孩子成长,爸爸因各种原因相对于妈妈来说陪伴要少很多,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一项调查中显示,面对“最想把心里话说给谁听”,只有约7%的孩子选择父亲,高达63%的孩子选择了母亲。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代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父爱的缺失。
现实生活中母亲陪伴孩子更多
父母双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各有各的作用,研究表明,母亲是子女感情的靠山,母亲的教育影响子女的感情发育,子女感情世界的丰富,温存和崇高,往往取决于母亲;父亲是子女的精神支柱,父亲的教育影响子女的精神发育,子女精神世界的深刻,博大和理智,常常取决于父亲.所有两者缺一不可,不然孩子就会有一定的性格缺失。
父爱缺失的情况目前愈演愈烈
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赛曾说过: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中国三字经里也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说.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知识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父亲都起着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父爱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勇敢、坚强、开朗、大方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既能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又能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这与调查中的结果一致,每天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的的孩子都比较外向,亲和力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组织者”形象。
沐浴着父爱阳光的孩子更自信
2、父爱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满足
父亲是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孩子积极情感的满足者。一般来说妈妈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多会选择做一些安静而缺少变化的“小游戏”比如手指游戏念童谣等。而父亲会更多地与孩子玩运动量大而刺激的“大游戏”比如追逐跑、打球等更锻炼大肌肉群即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的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因为更刺激、更兴奋。
所有的孩子都更愿和父亲玩
3、父爱更易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母亲会较多地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孩子认识周围环境、学习交流方法、遵从社会准则。而父亲则会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更能够让孩子的思维开阔,并具备非凡创造力。爸爸陪伴多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表现得更主动积极,更有主见。
父亲陪伴多的孩子更有主见
4、父爱能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幼儿对“两性关系”的认识最早来源于家庭。如果男孩与父亲交往过少则容易导致“女性化”倾向。而对女孩来说通过对父母性格特性的认识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掌握性别角色标准。现在很多同性恋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孩子幼小时父母双方有一方长期缺失造成的(现在幼儿园和小学男老师的严重缺失是造成目前男孩女性化或中性化方向的重要原因,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从父亲的身上,孩子观察到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亲,同时会思考什么是独立和勇敢。可以说,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父亲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父亲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父亲经常和孩子一起参与带有一定技术和需要一定体力的家务劳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直接影响孩子的体格成长。研究表明,和父亲接触多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好于那些较少和父亲接触的孩子,并且他们患有发育不良的概率也较低。
父亲有助于孩子更好建立性别意识
父亲如何和孩子更好相处?
在现实社会中,父亲往往承担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相对来说,能够挤出来的时间有限,那么这个两难的选择下该如何弥补自己父爱的缺失呢?
首先:做父亲的对自己的角色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知道自己辛苦在社会上打拼的目的所在,你辛辛苦苦一辈子的打拼成果再大,也弥补不了孩子因父爱缺失所造成的性格缺陷的恶劣影响。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正视。鲁迅先生也说过:“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就总还是有的”。
父亲要对自己在孩子成长中重要性有充分认识
其次:更注重效果和质量 要尊重孩子,要无微不至地表达你的关心、爱,充分利用和孩子相处的零星时间,比如开车接送孩子的途中,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赞许和肯定都从心出发,对于孩子在学习上或者和其他小伙伴相处时出现的问题,要在深思熟虑之后给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这样,孩子就能够感受到你对他(她)的关注和陪伴,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你随时都可以在他(她)身边。
再次:利用好晚上睡觉前的时间 可以给孩子阅读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或书籍,这时候为了孩子的睡眠不至于太兴奋而影响,不适于做游戏。这个亲子阅读时间一定要耐心,同时利用故事书里的故事和孩子身边发生的故事相互印证,和孩子一起探讨故事角色。
利用好和孩子相处的任何时间
最后:尊重而不是试图控制。要从内心深处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要以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孩子的理想和愿望。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同时自己在空闲时间可以查阅一些资料,以备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
对于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失的问题您有什么更好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联系我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