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闲散王爷胤禛,以疏懒之性而为勤政之君,掌握政局很容易

闲散王爷胤禛,以疏懒之性而为勤政之君,掌握政局很容易

雍亲王胤禛的书房屏风上,绘有12位俏丽的美人画像;她们并不是他的妃子,而是想像中的南方美女。仕女画屏风向人们展现的,是一位满洲亲王闲散的生活,以及他对汉文化不加掩饰的欣赏。后来,他在《悦心集序》中曾说:“前居藩邸时,虽身处繁华,而寤寐之间,自觉清远闲旷,超然尘俗之外。”

清世宗朝服像

雍正元年(1723年),已经做了皇帝的胤禛在年希尧的奏折中朱批写道:“向日朕之疏懒你是知道的。……俗语:‘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闲人不是等闲人”一语,或者只是他自负心理的膨胀,而“疏懒”则是实情:性情略显抑郁的胤禛似乎不喜欢逸游;即便登基以后,他也没有像父亲康熙帝那样频繁南巡,甚至从未再去木兰围场围猎。

《雍正十二美人图》之一 网络图片

孟森先生在《明清史讲义》中说:“世宗操劳,且戕贼诸兄弟,亦觉少暇豫之乐。”以疏懒之性而为勤政之君,充分反映了雍正帝性格之两面性。即位后,十二美人图也被收拾起来,存入库房。

雍正帝画像 网络图片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为康熙帝第四子,母乌雅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于北京西郊的畅春园,遗命胤禛继位。胤禛的即位究竟是逆取还是顺受,至今仍是一桩众说纷纭的谜案。相关的记载,官书多妄而私书多诬,皆难取信。

清人画胤禛半身像轴

然而,在当初参与夺嫡的诸皇子中,论才能及年龄优势,胤禛不如皇十四子胤祯,论笼络人心,其术不及皇八子胤禩,故胤禛在斗争中最后胜出确实令人疑惑。不过,综观雍正帝统治的十三年,政治上西北平定青海,西南改土归流,创秘密建储制度,设军机处,压服八旗旗主并将牛录佐领的任免权纳入官僚体制,推广和强化密折制度,整顿吏治,经济上实行摊丁入亩的赋役改革,永久废除丁银(人头税),对清朝的边疆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确实无愧于孟森先生“逆取顺守”的评价!

清人画胤禛读书图像轴

至于雍正帝本人,他不仅是一个严厉、理性而勤政的君主,似乎有时还有点像一个自逞雄舌健笔、偏执的、略有江湖气的辩士。

胤禛经历过数十年的藩邸生活,这使他对官僚体制的认识非常深刻,也蕴就了他的政治才能。诚如他自己所说,“朕从前局外旁观三、四十年,一切情态知之甚悉”。

即位之初,他并没有立即展开对政敌的清算,反而让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等人总理事务,不久又加封胤禩为廉亲王,录理藩院尚书事。至雍正四年(1726年),他才将胤禩议罪拘禁。可见,雍正帝的手腕讲究策略,绝不是一味强硬。

雍正十三年(1735年)胤禛在圆明园逝世。同年,乾隆帝弘历给自己的父亲上尊谥为“宪皇帝”,庙号“世宗”,并于乾隆二年(1737年)将其葬于河北易县之泰陵。

内容整编自:陈时英《朝乾夕惕 ——胤禛小传》《紫禁城》2010年8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999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