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宣宗——朱瞻基》(一)

《明宣宗——朱瞻基》(一)

明宣宗——朱瞻基(一)

1、——永乐立为皇太孙,数随朱棣征蒙古。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或1399年2月9日-1435年1月31日),明朝第五位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和诚孝昭皇后张氏的长子,年号宣德,自号长春真人。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2、——重视吏治和财政,缓和矛盾措施。

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次年,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议,停止用兵交趾。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

3、——宣宗杰出书画家,翰墨图书极精致。

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同时,明宣宗也是杰出的书画家。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书法能于圆熟之外见遒劲。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4、——宣德去世三十八,葬十三陵号宣宗。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终年38岁,葬十三陵之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长子朱祁镇继位。有《明宣宗御制乐府》一卷,今佚,存词二首。


生平经历

早期经历

5、——元璋大圭赐给他,传世之孙永世昌。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2月9日),是朱高炽(当时是燕王封地的继承人)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6、——马上跑去看孙子,瞻基长得像自己。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着很大的作用。

7、——皇孙是个可造才,你们定要尽心力。

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

8、——带朱瞻基农家看,了解农家的艰辛。

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9、——他是杰出的武士,早慧引起棣注意。

朱瞻基习武,又在翰林学士的指导下学习儒家学术。虽然他也有他父亲的那种学习经籍和文学的天资,但作为一个青年,他尤其是一个杰出的武士。他的早慧引起了朱棣的注意。朱棣尚武,常带朱瞻基离开京城和他的家庭去狩猎和进行军事视察。他的父亲朱高炽在永乐二年(1403年)被指定为皇太子,朱瞻基也在永乐九年(1411年)被朱棣正式立为皇太孙。

10、——他父亲健康不佳,朱瞻基长得健壮。

他进一步攻读儒家的经籍和为政之道,此时主要由胡广进行指导。这些课程深受重视,以致在他与其祖父公出时也不中断。他父亲为健康不佳所苦,而朱瞻基则长得健壮,生气勃勃。15岁时,他被永乐帝带去参加第二次远征蒙古的战役。他除了与其祖父关系密切外,还深深地敬慕他父亲,常常保护他父亲使其免遭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击。

11、——朱瞻基召回北京,他抵达帝已死去。

这一切引起了其他几个叔父的警觉,他们对他的坚强的性格和他受朱棣的宠爱有很深的印象。朱高炽登基不久,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一日立朱瞻基为皇太子。在以后几个月,朱瞻基的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但在次年四月,他父亲派他到南京去帮助完成迁都的准备工作。朱高炽在五月二十八日患病时,朱瞻基被召回北京,但当他抵达时,皇帝已死去。于是他在26岁时成了新皇帝。

继位为帝

12、——放弃朝廷迁南京,仍留北京为帝都。

朱瞻基在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开始了宣德王朝。他放弃了他父亲把朝廷迁回南京的计划,仍留北京为帝都,这多半是因为他成长在此地,因而与朱棣一样深切地关心北方的边境。

13、——凭着勇气与睿智,总能助父险为夷。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谁知父亲的皇位还没有坐热,十个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

14、——加紧北京城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乱。

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还有一种阴谋论,说是朱瞻基等不及父皇朱高炽传位,谋杀了他,朱高炽的非自然死亡、朱高煦的措手不及、朱瞻基的从容即位是历史留下的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 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第二年为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15、——人才济济政清明,安居乐业得发展。

宣宗朝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患病去世

16、——菲薄获嗣祖宗位,兢兢惕惧弗克负。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他在遗诏说道:“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

17、——文武之臣协心辅,毋作聪明乱旧章。

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餋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职,效忠嗣君,毋忝朝命。丧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遗诏,毋改山陵,务俭约。

18、——悉心尽力抚军民,勿擅离职阙进香。

宗室亲王藩屏任重,谨守封国,各处总兵及镇守官及卫所、府、州县,悉心尽力,安抚军民,勿擅离职,赴阙进香者,令佐贰幕职或遣官代行。两广、四川、云南、贵州,七品以下衙门,并免进香,故兹诏谕,咸使闻知。”

19、——朱祁镇为继承人,就是后来明英宗。

朱瞻基在位10年。他被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他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废后胡氏(死于1443年)、继后孙氏(死于1462年)和他母亲张太后(死于1442年)。在临终时,朱瞻基指定已在宣德三年(1428年)2月20日被定为皇太子的8岁的朱祁镇为他的继承人,就是后来的明英宗。张太皇太后领导一个摄政团,它一直统治到正统七年(1442年)她死去时为止。

为政举措

20、——吏称其职政得平,纲纪修明仓充羡。

朱瞻基在位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谷应泰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

政治

加强皇权

21、——瞻基即位整军务,准备迎接藩挑战。

登基之后,摆在朱瞻基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朱元璋留下的外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朱瞻基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

22、——高煦只得弃城降,这次战役获全胜。

终于机会来了,朱高炽病逝,朱瞻基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朱棣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朱瞻基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朱高煦而告终。

23、——网开一面没杀他,废为庶人禁逍遥。

群臣都劝朱瞻基将朱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朱瞻基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24、——少主新立软可欺,更加积极谋夺位。

在朱瞻基的身边,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一直没有放弃争夺皇位的念头,时刻威胁着社会的安定。朱瞻基即位后,深知两位皇叔久蓄异志,加强了对两位皇叔的防范,但没有采取强硬的行动宣宗射猎图,反而重加赏赐,以礼相待。朱高煦认为少主新立,软弱可欺,更加积极谋夺皇位。

25、——民心迅速定下来,动荡局势有缓和。

八月,朱高煦以为时机成熟,仿照朱棣起兵举事,派人到京师秘密联络英国公张辅作内应,事发,阴谋为朝廷所知。起初,朱瞻基没有派兵征讨,而是修书一封派人送给朱高煦,规劝他罢兵。面对如何平定朱高煦的叛乱,朱瞻基决定亲征。皇帝亲征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六军将士,使民心迅速安定下来,动荡的局势有所缓和。有人说朱高煦曾经请居南京,这次他会率兵攻取南京。

26、——此时高煦已绝望,私下派人来请降。

朱瞻基则另有一番见解:济南城池坚固,朱高煦不会冒险攻打;叛军的家属都在乐安城,因此朱高煦也不会南下攻取南京,只有固守乐安。正如朱瞻基所料,朱高煦知道新君亲征,竟然没有了主意,在乐安束手待毙。朱瞻基令平叛大军将乐安四面包围,但没有发动攻势,而是将劝降信射入城中,继续劝谕朱高煦出降。此时的朱高煦已经彻底绝望,私下派人来请降。

27、——大臣请求其正法,顾及亲情没同意。

叛军中的王斌等人宁愿战死,坚决阻止朱高煦投降。朱高煦吓破了胆,从间道跑出来投降了朱瞻基。大臣请求将其立地正法,朱瞻基顾及亲情,没有同意,而是将朱高煦押送回京,废为庶人,禁锢在西安门内。班师回朝,朱瞻基特意将乐安改为武定州。这时他一定会想起当年祖父朱棣为了开拓自己的眼界,熟悉军事, 带着自己深入漠北,出征蒙古。

28、——力劝赵王不造次,赵王根本不理睬。

朱高燧这次没有举兵,并不是因为他突然改过自新。据《(弘治)徽州府志》记载,朱高燧对朱高煦的叛乱行为很是赞成,并且积极招呼汉王派来的联络使者。朱高燧府左长史胡永兴力劝赵王不可造次,赵王根本不理睬。胡永兴情急之下,派人在路上截杀朱高煦使者,烧掉来往信件,将朱高燧参与叛乱的痕迹销毁了。

29、——有所异动为所察,能否保存是疑问。

这样,朱高燧才能够逃得一劫。假如朱高燧当时有所异动为朝廷所察的话,能否保存就是一个疑问了。不过,以朱瞻基对朱高燧的了解,他肯定知道朱高燧并不是那么安分。在他自己都想移军彰德的情况下,能够听从相反的意见,保全朱高燧,这是很难得的政治家气度。

30、——对处境耿耿于怀,用脚将瞻基勾倒。

朱高煦本来也可以保留性命的。朱瞻基在西安门内辟出囚室,械系朱高煦于此。三年后,朱瞻基带着内侍前去探望。不想朱高煦对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用脚将朱瞻基勾倒。朱瞻基惊魂未定,恼怒异常,命人将朱高煦罩在一个300斤重的铜缸下,四周围以柴炭,放火将其活活烧死。铜缸都被烧化了,朱高煦的尸骨荡然无存。汉王、赵王的威胁被解除,保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为明朝平稳顺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任用贤臣

31、——瞻基周围名大臣,仁宣之治做贡献。

汉王朱高煦的叛乱能够很快被平定,赵王朱高燧的危机得以圆满解决,除了朱瞻基本身的因素外,还与他所重用的贤臣有很大的关系。在朱瞻基周围有一批著名的大臣,他们为 “仁宣之治”的缔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宣德朝的著名大臣主要有五位:杨士奇、杨荣、杨 溥、夏原吉、蹇义,其中前三人合称“三杨”,尤为重要。

32、——杨溥是个特殊人,性格内向操守好。

杨荣像朱瞻基所信用的大臣各有长处,互相补充,“蹇义简重善谋,杨荣明达有为,杨士奇博 古守正,而(夏)原吉含弘善断。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 ;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杨溥是个特殊的人物,性格内向,但操守很好,为众大臣叹服。

33、——顾大局大事为重,互包容不计恩怨。

几位重臣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国家大事为重,相互包容,不计较个人恩怨。据记载,杨荣办事果断,敢作敢为,对军务很熟悉,只是不能洁身自好,多次接受边将馈赠的良马。朱瞻基听说了,向杨士奇询问。杨士奇力赞杨荣通晓军务,是他和众位朝臣所比不上的,不应该因为有这样的小毛病就放弃不用。朱瞻基笑着告诉他,杨荣曾经在自己面前说他和夏原吉的坏话 。

34、——十分惭愧对不住,尽释前嫌相交欢。

杨士奇听后,没有丝毫的怒意,反而对朱瞻基请求能够像包容他一样包容杨荣。后来杨荣知道了这件事,感觉十分惭愧,对不住杨士奇,便尽释前嫌,相交甚欢。朱瞻基对这几位重臣十分信任,对于他们提出的建议总是虚心接纳,君臣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 。

35、——车驾时幸万岁山,学士皆从诗赓和。

当是时,帝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 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朱瞻基在位期间任用的官员内阁成员杨荣、杨士奇、杨溥、金幼孜、权谨、张瑛、陈山名臣郭璡、王骥、顾佐、胡濙、黄福、张本武将吴成、滕定、费瓛、李英、吴管者、李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627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