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年1月27日,一代名将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两年前,就在岳飞大败完颜兀术,取得郾城、顺昌大捷之时,却接连收到十二道金牌的班师诏。岳飞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
岳飞不知道的是,当他在前方浴血拼杀,令金军节节败退之时,朝廷的主和派正着手和金人议和,而最后议和的条件居然是“必杀岳飞”。
宋高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逃跑皇帝,他根本不想与金人交锋。从登基开始,宋高宗就摇摆在主战主和两派之间,而他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就是只想偏安一方,做个享乐皇帝。
岳飞连战告捷、战功显赫,岳家军骁勇善战、队伍不断壮大,天天喊着要迎回二帝,还不顾他的难言之隐老是催他促立太子,还有┄┄,还有很多,岳飞已经成了宋高宗和某些大臣的心病。
心病一:主和派的眼中钉,主战派的肉中刺
南宋的朝堂分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派代表人物是张浚,主和派代表人物是秦桧。主战派主张北伐,收复失地。主和派主张和金人议和,偏安一方。而对于南宋朝堂的老大宋高宗来说,他内心是反战派,根本没胆量和金人决一死战,但他表面抗金爱国口号喊得很响,收复失地、迎回二帝是他的奋斗目标。
主战主和两派在宋高宗的调节下,保持着平衡状态。而打破这个平衡的正是岳飞,因为岳飞在前线接连打几个胜仗,主战派突然占了上风,甚至有可能影响宋高宗的立场,这显然不是主和派愿意看到的。
主和派不喜欢岳飞,主战派总该对岳飞有所青睐吧,但事实并非如此。最初,岳飞的部队仅有一万人,这时候主战派是很支持岳飞的。可是几场胜仗打下来,岳飞的军队迅速扩编,官职也水涨船高。主战派重要人物张浚只是一个二品文官,而岳飞却是一品武将,这让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绍兴七年,宋高宗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交由岳飞指挥,不料却遭到张浚和秦桧从中阻挠,他们都不希望岳家军再扩大,最后宋高宗听从二人的建议,没有将刘光世军拨与岳飞。
事后,岳飞和张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心高气傲的岳飞直接交辞职报告不干了,还没等宋高宗批示就跑回老家了。虽然宋高宗最后请人劝回了岳飞,但君臣之间至此有了嫌隙,岳飞和主战派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
心病二:日益壮大的岳家军,不是赵家军
岳飞在镇压杨幺起义后,吸收了大批起义军士兵,兵力猛增到十万,而这个数字远远超过朝廷规定的编制人数。岳飞的部队称为岳家军,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
随着岳家军声名壮大,有很多读书人加入了岳飞的队伍,岳飞的幕僚队伍也逐渐扩大。这些幕僚,不仅为军队书写文书、布告、奏章,还参与谋划军事行动,甚至还书写文字抨击时政。
宋朝自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始,就一直是以文制武的管理制度,皇帝非常忌讳武将拥兵自重。有宋以来,一直是重用文官,轻任武将。
宋高宗的外交政策也是以和为贵,能不打就不打。而岳飞的想法和宋高宗完全背道而驰,他是坚决的主战派,扩充队伍、训练士兵,就是为了将金人赶出中原,他的岳家军兵强马壮,可是不是赵家军,这让皇帝心里很是不是滋味,对岳飞就有了防备之心。中兴大将岳飞、韩世忠、张俊都是宋高宗削弱的目标,而杀岳飞不过是枪打出头鸟罢了。
心病三:迎回二帝
宋高宗登基后,一直喊着雪靖康耻,迎回二帝,而这与岳飞的奋斗目标是相符的,既然君臣有共同的目标,那为何最后宋高宗又要杀岳飞呢?
宋高宗的目标应该分两部分看,第一部分是雪靖康耻,这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我想没人会怀疑,包括收复失地,这都是宋高宗的梦想。当然,实现梦想必须要付出代价,如果这个代价是日益壮大的岳家军和未来有可能拥兵自重的岳飞,那显然不是宋高宗想要的,总不能外面饿狼环伺,家中又出猛虎吧。所以在目标的前半部分二者就有了分歧。
至于第二部分迎回二帝,这个目标才是宋高宗对岳飞起杀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徽宗被掳北上后,曾经让曹勋带了一封“衣带诏”给宋高宗,上面写的是“可便即真,来救父母。”这是危难之时一个父亲向儿子发出的呼救,真是让看者声泪俱下。
徽宗可能又考虑到自己特殊的身份,毕竟是个皇帝,不能丢了祖宗的脸,于是又让曹勋给高宗带话“见康王第言有清中原之策,悉举行之,毋以我为念。”意思就是如果你有什么用兵之策,只管做就行了,不用考虑我。
从后面发生的种种事情看,宋高宗只做到了毋以我为念,至于迎回二帝,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宋高宗的做法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迎回二帝对他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可是岳飞不同,他在语言和行动上都在为迎回二帝这个目标而努力着。
心病四:总和不育皇帝提立储问题
册立储君历来是皇家最敏感的话题,而对于宋高宗来说更加敏感。宋高宗的独子赵旉早夭,他又在扬州溃退时受到了惊吓,成了阳痿没了生育能力,虽然后来收养了两个养子,但高宗迟迟没有册立太子。而岳飞偏偏三番两次的催促高宗尽早立储,这就给高宗传递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觉得岳飞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急着巴结下一任皇帝。高宗还敏感的认为,储位一旦确定,就是昭告天下自己不行。所以他非常忌讳别人谈论立储的事。
如果我们综合分析一下南宋的政治环境并联系一些历史事件,我们会发现岳飞的死,是偶然,也是必然,岳飞之死的背后关系了太多的政治利益,他的存在已经是皇帝和一些大臣的心病,这样看来,似乎没人能救岳飞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