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过垂帘听政的刘皇后成了刘太后以后,到了宋仁宗20岁了,还不愿意让位,甚至都准备好了龙袍,准备当武则天第二,结果由于宋朝强大的文臣制度和众多忠臣的干预,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刘太后死后,却留下一个奇怪的遗命,她要另一位杨太妃代替她继续垂帘听政。
虽然宋仁宗是忠厚之人,不愿违逆刘太后的遗愿,但是宋朝从来不缺刚勇的文臣。殿中侍御史庞籍把大殿的门关上,一把火烧了刘太后垂帘听政的那套摆设,从此,刘太后的这个遗命就再也没人理睬了。
宋仁宗当上皇帝后,继续沿袭老子宋真宗的温柔乡,专宠张贵妃。
张贵妃出生卑贱,当然想让自己的亲戚被提拔当大官,自己也不势单力薄。
张贵妃的伯父叫张尧佐,原先不过是县长级别的小官,在张贵妃的帮助下,一年升了四次官,后来掌管了全国的经济大权。
张贵妃还不满足,准备把张尧佐往宰相的位置推,这也太离谱了。
此时,一个人横空出世,这个人就是包拯。
包拯两年之内,连续7次弹劾张尧佐,当然,张尧佐其实并没有什么劣迹,主要是擢升得太快,包拯的弹劾也主要围绕张尧佐的平庸以及违背了老祖宗对外戚限制制度的破坏。
此时的宋仁宗还是不想违背张贵妃的心意。但是在当时的宋朝,皇权还是受到制约,并不能为所欲为。
皇帝很执拗,于是以包拯为首的大臣们要求“廷辩”,也就是要在朝廷上与皇帝当面辩论。
想想当时的宋朝有多民主!
宋仁宗还真为了自己的老婆张贵妃,参加了廷辩。当然,主要是大臣们在说,据说当时的包拯很激动,直接把吐沫星子溅到了宋仁宗的脸上。
这要是在其他朝代,不是死罪也是流放,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仁宗竟然用袖子擦了擦脸,然后转身就走了。
回宫后,张贵妃又吹起了枕边风,催问张尧佐的职务调整问题,宋仁宗叹口气:“你总是让我袒护你的伯父,可你要理解我,朝廷上有包拯在啊!假如我要强行独断,这些大臣都要辞职的,以后谁为朝廷效力……!”
最终,张尧佐的职务调整没有实现,此后,张贵妃30岁暴病而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4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