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和雷军的赌局又开始了。
8月28日,在中国质量协会40周年纪念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与雷军的10亿赌约已经结束,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0个亿我不要了,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则回应称“可以试一下”。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无论谁最终赢得赌局,所谓的10亿“赌资”都不会真正履约。但从营销的角度来讲,赌局实则为两家带来了持续的话题热度。
“无论接下来的5年赌约是否会真的继续,这对格力和小米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话题。上一个10亿赌约已经为两家公司带来了持续5年的热度,如果新赌局成真,小米和格力将更加受到外界关注。”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在记者采访时表示。
董明珠不愧为“营销女王”。然而上一场赌局,董明珠赢了,但要真再赌5年,雷军可能不会再输。
雷军与胜利擦肩而过
众所周知,董明珠与雷军的“10亿赌局”要追溯到2013年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
当时意气风发的雷军对同台领奖的董明珠撂下“战书”:如果5年内小米的营业收入击败格力,希望董明珠赔自己一块钱。
董明珠听后立即回应道:“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一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
当时双方赌的是“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社会普遍解读为两种经济模式之争。小米是新经济、互联网模式的代表,格力则是制造业、重资产的代表;一方是互联网新锐,一方是传统家电大鳄。
等到赌约结束,双方公布财报,最终却是小米落败。根据小米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小米去年实现总营收17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净利润为86亿元,同比增长59.5%,而格力2018年营收为1981.23亿元,同比增长33.61%,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16.97%。
不过,小米虽败,但却并不太难看。依据赌约,双方比拼营收,小米2018年的营业收入仅比格力少了230亿左右,但增速却是后者的1.6倍。如果按此增速,仅在多一年时间,小米就可稳稳的超过格力。可以说,雷军与胜利就擦肩而过。
小米营收已略胜一筹
从目前来看,小米已经略胜一筹。
根据小米公司发布的小米集团2019年Q1财报显示, 在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公司的总收入为4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39%;净利润31.2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4.62%。
(小米集团一季度财报)
而此前格力电器公布的2019年Q1总收入为405.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9%;净利润56.72亿元,则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2%。
(格力电器一季度财报)
因此,粗略估计,2019年Q1小米的营收已经领先格力超30亿元。
近日,小米又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财报。1~6月份,小米集团总营业收入957.08亿元,同比增长20.20%;经调整净利润57.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80%。
(小米集团中报业绩)
目前格力电器尚未公布中报业绩。根据过往财报数据,格力电器在2018年上半年的总营收为920.05亿元。
然而据奥维云网(AVC)发布的空调推总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家用空调市场疲软,零售量3370万台,同比增1.5%;零售额1137亿元,同比下降1.4%。
但董明珠在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格力100%不会暴雷”,那么格力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应该不会低于去年同期,也就是920.05亿元,但能否与小米再次拉开较大距离,尚未可知。
未来5年,雷军可能不会输
这次的赌局,又引发业界对于小米与格力的下一个五年销售额的猜想。
虽说,雷军与董明珠的赌局被认为是互联网模式与传统制造业的较量,但在过去的五年,小米与格力在业务上已经相互渗透,双方产生的交集越来越多。
目前小米已经杀到格力所在的家电领域,并且成绩斐然。数据显示,自小米进入空调行业以来,米家空调凭借百万级出货,成功在行业下行期逆势突围,激活了高度成熟,格局明确的空调市场。
太平洋证券分析小米业绩时说,米家空调虽是“虎口夺食”,但米家空调上半年的优异表现,一方面证明小米的高效率商业模式强大的跨界能力,另一方面证明小米IoT平台以及小米网自身引流能力强大,互联网智能家居对传统家电的颠覆效应明显。
此外,在智能电视领域,小米电视业务在国内以及海外市场,均保持强劲领先地位。2019上半年全球出货量540万台,同比增长64.9%。截至2019年6月30日,小米电视出货量稳居中国第一,全球前五。
小米上半年财报显示,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总营收为2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0%。而近期小米又喊出了“All in AIoT”的口号。可以预见,随着5G时代的到来,IOT行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可观。
而小米的短板也很明显,过度依赖互联网营销而轻研发可能导致未来竞争力的下降。
但相较于小米,格力业绩增长的天花板似乎更快到来。房地产行业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进入寒冬期,而空调的更换频率显然比不上电子产品的速度。
最近几年,格力也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董小姐“造芯”又“造车”,为了的就是给格力的将来赢得更大的增长空间。不过,董明珠的这些做法能否得到广大股东一致赞同还很难说,造芯片和造新能源汽车都是重投资,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而董明珠此次再挑起与雷军的赌局,也是吃了“两大亏”在先。
一是吃亏在规则上。董明珠不该跟雷军赌销售额,因该赌净利润。小米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快速把市场规模做起来,利用低毛利,也就是性价比赢得市场。但格力的毛利率明显更高。
这在财务数据上就感受很明显,2013年,小米的营收仅约为265.83亿元,净利润约为3.47亿元,同期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43亿元,净利润为108.71亿元。彼时,格力营收是小米的4.5倍,净利润是小米的31倍。到了2018年,小米与格力的营收几乎相当,但净利润仍相差仅2倍。
二是吃亏在时间上。董明珠不该只赌5年,应该赌10年或更久。格力目前正处在几大关键时间点,一是股权变更,董明珠是去是留存疑,未来更换大股东是否会对管理格局造成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二是,董明珠为格力所做的各种布局刚起步,不管是造车还是造芯片,未来的5年都应该很难产生较大规模效益,反而可能会拖累业绩。
但如果能够有更长的时间周期,等格力的布局完成,再次激活动力,可能恰逢IOT行业红利也已过去,小米的竞争力可能继续下降,格力的赢面就显然要更大一些。
所以说,如果仅考虑未来5年的销售额,小米可能会赢,雷军可能不会再输。那么,这场赌局,董小姐便可能不会再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6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