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希望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以便构建更好的全球治理体系。与此同时,中国也更加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地时间1月24日,根据中方建议,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委员会非正式会议。各方在该会议上展开了激烈交锋,在会议面临僵局的背景下,中国代表、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提出了折中方案。
欧盟宣布,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争端解决进程延期,这意味着地区紧张局势得到缓解。在发表会议声明前,欧盟专门致电中国,感谢中方在谈判过程中所起的建设性作用。
由于局势的恶化,英法德三国外长14日在巴黎发表声明,要求伊朗遵守伊核协议,同时宣布启动协议第36条诉诸争端解决机制,借以向伊朗方面施加压力。
所谓的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就是,如果协议缔约方中的任何一方认为对方没有履行协议,可申请由伊核协议联合委员会处理纠纷。这种情况下,若纠纷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将交由联合国安理会,并最终可能导致联合国恢复对伊制裁,乃至刺激中东战事重启。
欧盟显然是在恐吓伊朗,以便让其继续留在协议框架内。作为回应,伊朗方面认为英法德三国动机不纯,且缺乏善意。
自伊核问题六方达成协议以来,欧盟一直积极维护伊核协议的实施。即便是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欧盟都采取力所能及的办法稳住伊朗,将其留在协议框架内。
但是,在2020年初美军暗杀伊朗军方高级领导人后,伊朗变得躁动不安,并对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基地进行打击。这种变化变化超出了欧盟的预料,局势愈发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欧盟内部多国是美国的盟友,需要配合美国制裁伊朗。另一方面,欧盟在伊朗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不希望追随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欧盟现在是一块夹心饼干,迫切希望有人分担压力。中国无疑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中间人,可以给出切实的方案,让激动的各方先冷静下来。
欧盟对中国调解的赞赏也从侧面展现出伊朗对中国的信任,这种信任已经达到一种新的高度。2016年,中伊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伊朗首个“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可见,双方都视彼此为信赖的合作伙伴,有意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现任美国总统上台后,他高举“美国优先”大旗,迫使中国和伊朗进一步走近,在一些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美军暗杀伊朗军方高官后,伊朗方面立即向中国通报了事态,并寻求中国主持公道。中国则给予了伊朗应有的支持,积极从中斡旋,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甚至比俄罗斯更重要,因为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国的调停只能暂时让伊朗留在协议框架内,给各方的沟通创造时间。然而伊朗最终是否会继续留在协议框架内还很难说,这取决于美国及欧盟的态度。
目前的关键的节点,是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如果有新总统产生,那么可能会采取新的对伊政策,或许伊核协议还有救。当然,无论局势如何发展,在伊核问题上中国扮演的角色将变得更为重要,是任何一方都无法绕过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7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