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并且在今年前11个月内,双方的进出口总额再次突破1000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年总额可达1100亿美元,再创新高。中俄的经济合作无疑正在朝着不断扩大深化的方向前进。不过近日,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据俄罗斯媒体20日消息,俄罗斯联邦动植物卫生监督局发布消息称,在从中国出口至俄罗斯的鱼类和海鲜中检测出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如果该趋势持续,俄罗斯将考虑对上述产品的进口实行临时限制。今年7月,俄罗斯也曾暂停对中国梨果类和核果类水果的进口,理由同样是质量未达标。
自数年前俄罗斯暂停从欧盟、加拿大、挪威等国家进口食品以来,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提高本国的农产品产量,以降低对进口食品的依赖,而中国则在此期间填补了俄罗斯市场的部分空缺,水产品也不例外。仅在今年内,俄罗斯就先后在2月、9月共计批准了16家中国水产品企业的对俄出口资格。不过与此同时,俄罗斯对水产品的进口标准也相当严苛。
据了解,按照俄罗斯的规定,如果出口企业的产品第一次被检出存在质量问题,将限制其对俄出口,第二次被检出时,则直接暂停对该企业产品的进口。再加上俄罗斯的检测流程及标准并未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因此对于水产品出口企业而言,俄罗斯是一个不确定风险较高的出口市场。
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出口商们依然有进军俄罗斯市场的可能性。更何况,在今年6月,俄罗斯企业和中国签署了价值1320万美元(约9250万元人民币)的食品合作协议,意味着双方在食品进出口方面还将迎来更多机遇。事实上,除了俄罗斯设立严格的进口标准以外,我国也在不断提高进口标准。
比如自今年以来,我国要求水果供应国不但要提供产品卫生证明,还要提供产品的来源地信息,并且对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提高。在今年前7个月内,越南水果对华出口量锐减68%,主要原因正是未能符合我国的进口标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4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