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小编推荐的是一部冷门的央视纪录片《螃蟹的征途》,目前在B站上的播放量不过两千,比起其他弹幕刷屏的纪录片,小编全程只看到了五条弹幕。说到螃蟹小编的认知中它的一生大概就两条路:一条是在人们的餐桌上,用自己鲜美完结一生;另一条是在江河湖海中生老病死自然走完一生。但这部纪录片中的螃蟹大抵都是走上了人类的餐桌,在餐盘之中完美的完成了自己作为美食的一生。一样都是走上餐桌,但每条路都不同,似是征途。
江南成长起来的小编,印象中的螃蟹就是大闸蟹,看来纪录片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绒螯蟹”,它有着两只螯钳,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有着坚硬的外壳,还长着八只爪子,霸气外漏的形象,确有着不一样的鲜美滋味。金桂飘香的季节怎么少得了螃蟹的香甜,螃蟹在南北方竟然也有着不一样的境遇,他们在北方稻田之中野蛮生长,而在南方的湖泊中享受着人们的喂养。
《南北》,讲述着南北方螃蟹的走上餐桌的征途,南北不同却有交集
南方人食蟹,一只蟹不同部位都可以成就一道蟹菜,吃一口蟹肉咪一口小酒,独特的细腻气质与北方截然不同。最让人怀古的是一道叫蟹酿橙的菜,橙子的酸中和了螃蟹的腥的同时还引出了螃蟹的独有的鲜,从古至今都流行在江南的餐桌之上,不免让人佩服起古人于美食的想象力之丰富。
在北方山东沿海地区却全然不同,沿海特产的三疣梭子蟹不同于大闸蟹的浓缩就是精华。它的个头更大,得来更不易,在广阔的大海中,随风摇晃的渔船上经过精干的渔民的手才能登上码头。日照人餐桌上的螃蟹多事清蒸,没有其他花哨的烹饪。一口螃蟹吹一瓶啤酒的霸气吃法,是小编这样的南方人无法想象的,镜头中的北方汉子豪气的连皮带肉的开始咀嚼着蟹肉,嘴中还说着“在日照吃螃蟹是没有吃爪的”。
宁波的梭子蟹的吃法比起日照更具江南的特色,白蟹炒年糕,既是菜又是饭,带着蟹鲜味的年糕却也不失米香,年糕特有的软糯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螃蟹凭着自身特有的鲜美,让南北方的人们产生了交集。
生活总是停不下来脚步,一日三餐,《日常》之中螃蟹让小编大开眼界。你完全想不到热带雨林的山中也有着螃蟹的身影,从有些干燥的泥土也可中挖出“锯齿华溪蟹”,六月挖土抓蟹似乎是一件可以当做日常嬉戏的项目,却也是为平淡的日常餐饭增添一抹亮色。用芭蕉叶包裹石材的方式在云南当地人的眼中很是平常,但在小编看来却格外的新鲜。
福建的闽安村,也有着钓螃蟹的休闲娱乐活动,这钓出来的螃蟹还有个特别的名字“蟛蜞”,江边的芦苇丛,一根竹竿,一根棉线,一块老肉皮,不用多久就可以钓出一桶蟛蜞。在母亲的手中小巧的蟛蜞变化成了蟛蜞酱,再漂洋过海去到游子的手中,一瓶蟛蜞酱,让螃蟹的征途的终点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扬州的烟雨中蟹粉的滋味来自一群职业妇女的手中,平日里她们都是平常的家庭妇女,一到蟹季她们就成了拆蟹的主力军,蟹粉汤包,蟹粉狮子头提供主要材料。提起像灯笼,放下如满菊的蟹粉汤包简直是老扬州人不可缺少的日常美味。
不论《生熟》螃蟹都无法躲过摆上餐桌的命运,生蟹,熟蟹谁的滋味更鲜美,也成了餐桌上人们辩论的话题。盘锦的生卤河蟹让当地人忘不了,鲜爽的美味让人们欲罢不能。江苏地区的熟醉蟹在得到大批人们喜爱的同时也被一些生醉蟹的拥护者们排斥在外。
在生熟上最为淡然的应属广东人,他们生熟不忌只求美味。潮汕的生腌,最求生腌的鲜美更要注重饮食的安全,杀菌消灭微生物,在腌料的作用下蟹膏变得晶莹剔透,化作吃一口就忘不了的“毒药”。除了生腌冻红蟹则有所不同,现将活红蟹冻晕再煮熟,再冷冻,让红蟹口感更为紧实。
最后一集名为《行家》,小编就卖个关子,料理螃蟹的行家?螃蟹征途中的行家?希望你能自己从这纪录片中探寻结果吧!螃蟹的一生被行家们的明明白白,生腌,熟腌,水煮,清蒸,爆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02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