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国家机关共取消公务用车3868辆
《专项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33.5万亿元,负债总额9.9万亿元,净资产23.6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10.1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23.4万亿元。
具体到中央和地方,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4.7万亿元,负债总额1万亿元,净资产3.7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0.8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3.9万亿元。
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28.8万亿元,负债总额8.9万亿元,净资产19.9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9.3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19.5万亿元。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是我国全国行政性国有资产的“家底”首度公开。
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经过70年的接续努力,《专项报告》指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特别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快速壮大,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资产在内的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达23.4万亿元,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484.7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万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文物藏品总计4960.4万件(套),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公共租赁住房1200多万套。
不仅如此,我国推动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截至2018年底,全国建有省级实物及虚拟“公物仓”12个、市级93个,“既满足了大型会议、临时办事机构的资产使用需求,又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其次,巩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成果,将清理出来的办公用房,调剂给外租办公用房的单位和基层单位使用;此外,我国还全面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中央和国家机关共取消车辆3868辆。
2016年提出,3年后首公布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作为我国首份公开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对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整体效能有重要作用。
《专项报告》提到,这有助于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完善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管理机制、规范资产使用管理和创新资产处置方式。
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摸清资产家底是重要一环。
2016年我国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组织摸清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2017年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办法》,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月报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监管时效。
此外,《专项报告》表示在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开发并启用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起网络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部分省市探索将资产管理全流程嵌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网络化、流程化。
在资产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上也有所安排。据《专项报告》,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和支配的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具体管理,大部分主管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明确专职管理人员。
南都记者 卜羽勤 发自北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2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