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闲说唐朝灭亡

闲说唐朝灭亡

闲说唐朝灭亡

很长时间人们首先把唐朝的灭亡,长安城的沦陷,归为李氏的无能,此事令人龇龊不已。

早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灭亡已成定局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

在开元盛世,中国进入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时期。长安也成为世界性的繁华大都市,四海升平,一片欣欣向荣。然仔细观察,已有安全隐患。

小斗不断

在那个时期存在以李氏为代表的精神文明,认为经济发展了,文化提高了,可以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大一统的目的。

就在提倡精神文明的上层统治者内部也存在不和谐言行。

宫女歌妃本为前世夜莺投生,因为美丽歌声婉转动听,引来很多非份之想。

负责长安城治安的某恶蛋将军已有家室却想霸占歌妃,因隆基皇上干预,某恶蛋只好罢休,但后来借机弄死了与其做对过的歌妃师傅。

在皇宫,很多妃子忌恨杨贵妃,皇后与杨贵妃的争斗,几乎没中断过。当歌妃来到皇宫断,因其歌声迷人,对有的人的利益是威胁,她因此莫明地失哑了一段时间。杨氏表面上支持隆基册封歌妃,又帮助歌妃逃脱李氏。皇后不解理,认为杨氏心狠,“为了能扳倒本宫,不惜与歌妃分享夫君”。

歌妃与新科状元本是青梅竹马,他与某恶蛋,隆基之间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然有情人相会终为难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与杨国忠,高力士的争斗,世人皆知。

开元盛世的唐朝处于鼎盛时期,“外贼对唐不敢觊觎”,在内也存在点野蛮体魄现象。

唐朝的疆域非常辽阔,实行了节度使政策,实现了包括广阔的北方和辽远的西方在内的地方的有效管辖。唐朝上下皆称节度使为上好良策。安禄山等节度使常称自己为“粗人”。

文明的摧毁

唐朝本来是斯文和粗野的完美结合,如果没人为地破坏,持续至今日,世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无比美好的大家庭。

唐统治者认识到节度使的重要性,在长安等地方设驿馆,供节度使们回来时居住,皇宫也常常对节度使开放。

节度使安禄山常来长安,皇室亲自派官员接待,陪伴其逛市,来宫里时年长的安禄山却尊称杨贵妃为干娘,比常人更有礼节。

隆基皇帝为了表示对安禄山的信任,亲口告之,“国家军事重担全靠卿等,有卿在朕就放心”。然而对有些人还是不可以信任的。

在当时,有识之士认为在国家军事环节上,或有不妥之处,然隆基的回答是,“爱卿多虑了”。

安禄山常出入长安以及皇宫,名则以示亲情,实则探明虚实。

安禄山狼子野心暴露无遗,当他一离开皇宫,李白等有识人士就献言:“不可放虎归山”。然安禄山一离开皇宫就有暗哨接应,顺利地出了长安门,城外安禄山的军队越来越多。

骁勇善战,魔兽相似的安禄山军队对无比富庶的长安洛阳等地十分贪婪。一路上势如破竹,烧杀掳掠,长安洛阳就这样沦陷了。对于安禄山等为何会这样,有识人士曰:“事前不应以常人常理度之”。

世界文明之星长安城遭沦陷后,直到千年后的今日才有所较大恢复。

在安禄山动乱被平定后,统治者加强防范,然动乱者又有史思明。史思明动乱亦被平定。安禄山与史思明动乱长达八年,史称安史之乱。

潇条的唐朝

安史之乱后,百废待兴。

昔日著名的谢氏大宅前堆满了瓦砾,主人重叫来家丁等人修整,算为天下之最的豪宅又算恢复了。面对衰草连天的花园,谢氏主人苦笑着,“如何寻见牡丹”。

章氏吩咐家丁,“尔等还不疾往东市西市看看店肆”。

上官氏忙于联谊,多为失散,新交多为北面胡人。

重推尚武之风,然贵族子弟多亦为花拳秀腿。唯有太子尚武,其年庚已过中年。昔日暗自习武,以防嗣位生变,其剑法已是十分犀利。

挫败安史之乱,郭子仪与北方胡人亦有军功。

郭子仪多子多婿,因其家与皇族联姻,乃称为郭亲家。欲再加重权于郭亲家,众臣不肯,称汉朝外戚权重干政,有前车之鉴也。

实则皇位禅让于郭家亦为良策,重整朝庭权力结构,或可救唐。然太子在平乱中已握部分兵权,绝不应允。

北方胡人,实可加以重用,然众臣笑答:“安禄山为胡人也,重用胡人则须三思”。

隆基受挫,性情生变,处事谨慎,可为明君,有利于大唐恢复。然太子续位心切,处处制衬。时时动作频频,移皇后居所出东宫,公公亦称太子为当今皇上。

太子继皇位后亦无良策矣。

安史之乱发生后,出现了不利于唐朝的声音。

龙凤为妖

安禄山做乱后,听闻杨氏兄妹皆为妖怪所化而来,乃处死杨国忠。

皇室迁往蜀地,途中至一地马嵬坡,众兵将不肯勤王护驾,求处死贵妃,据传陈氏出力为甚。

贵妃为妖久矣,乃为凤妖,为众妖之魁。

凡妖怪所化为人,其貌可人矣。贵妃好乐,歌舞亦俱佳,惑人心志哉。“从此君王不早朝”,贵妃进宫后,为祸不小矣。

贵妃死后,其坟香气扑鼻,言其为妖乃为实矣。

又闻,贵妃乃为兽妖。曾有一日,众妃外出,见贵妃面纱遮掩,十分可人,有一妃子曰,“狐狸精也”,市井皆传。

贵妃既为凤禽妖,又为狐兽妖,说法相左矣。

安禄山起事之时,听闻龙实为妖孽也,反之乃为民除害也。民众亦有所醒悟,良思可见龙凤不事耕耘,然可锦衣玉食,言其为妖,或亦为实情。

龙既为妖怪,然求雨又为何求龙勤做哉?

除龙凤之风猛矣。途遇丽人,损其衣饰,乃曰,“凤为鸡精,拔除鸡毛也”。偶遇锦衣,亦损其服饰,伤其肌肤,乃曰,“去除龙鳞”。节度使大人闻及此事,不断其是非?

李氏公主外出,前呼后拥,万人空巷。众多大小妞儿,唯李氏公子“马首是瞻”。每现此事,可闻只言片语。“气死我也”。“是可忍,孰不可忍”。

龙凤为祸猛也,久也”。“当铲除李氏,为民除害”。

朱温发力,唐朝灭亡了。“此为顺天意也。从此大地乾坤不应存有龙凤妖”。

唐朝灭亡了,中华大地长期分裂为五代十国,经济出现了历史的倒退,人们纷纷逃离原来的家园,长途跋涉,寻走乐土。

据前辈族人讲,自动乱发生以来,皇族李氏夙夜在公,身心似焚,遭受此罪,实难言明。

忍辱负重

在朱温动手时,李氏早已不贪念皇位,祖上基业亦可放弃。然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如何安置?

在平定动乱后,对节度使制度没有触及,恐牵一发而动全身矣。也希望节度使制度能继续有效地管理好地方。稍后,希望节度使制度能维护唐朝的统一。

中央政府的存在是为了协调各节度使的关系,这是李氏的本意。但中央政府的权威尊严与作用被一次次的削弱,此为文明不敌狂野罢。

后来,顺序颠倒,皇上应唯以节度使之命为从。汉末,曹氏以“挟天子而令诸候”而闻名。然节度使无曹氏之才之德也。

李氏全族既为皇族,身体发肤当全归属国家社稷。李氏与节度使间礼节往来频繁,唯恐不周,节度使所提要求一一应允。

朱温宴请李氏所有得力人丁,有识之士恐其有不测,然李氏将生死置之肚外,以求国家社稷一线生机,按常理朱温亦不敢也。然朱温超越道德底线行事,其将遭天谴。

朱温以酒药死李氏,唐灭,李氏全族亦可灭矣。

李氏南迁

有一少年初长成,其为岳王也。岳王欲率李氏老小与贼人玉石俱焚,为国除害,取义成仁也。

众忠良议事密谋。

过往李氏提议当出资强兵救唐,谢氏显富,其捂住钱袋要紧,然今日表示身家性命犹为重要,当南迁。

章氏为长安一等一贵族,以其之能之力理应可与朱温周旋,决一雌雄,然其一听南迁便赞同。

上官氏愿密中断后,无法南迁。

阮氏军师表示,李氏再不可出事,否则没了主心骨。许多险事皆由阮氏代劳。

七曲八折出了长安城,一路上亦险象环生,众人再无高低贵贱可言。

李氏历代视章氏为第二。后来知晓,章氏言及李氏,口出言语为,“此等……”

李氏亦有寻见章氏,然章氏少言,借故告辞。对于长安与唐朝,李氏已尽全力矣,不可责怪。

阮氏军师与李氏邻村而居,世代交好。李氏前往,阮氏宰兔款待。现每隔三年一次在正月阮洋中村举行功臣会,摆上两姓等先祖塑像。村民积极参与,举行纪念活动。

李隆基为举世著名,其与繁荣长安唐朝皆已远去,距今已达千年。

逝者已远矣,新者来日方长,可走向无限美好的春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5412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