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央行的最新表态,向A股传递了什么信号?

央行的最新表态,向A股传递了什么信号?

9月27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三季度例会结果对外公布:中国将保持稳健货币政策不变,注意松紧适度。

此前,央行行长易纲在9月24日表示:中国并不急于有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

把上述两方面内容结合起来看,我们认为A股市场进一步展开估值修复行情的动力开始削弱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自沪指2733点以来的上涨视为新一轮估值修复行情,现在这一轮修复似乎已经接近尾声。

一般来说,估值修复行情的启动需要三个条件:政策底+估值底+流动性边际宽松。这种行情本质上是在没有基本面支持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加上流动性“泛滥”而产生的。

对当下的A股市场而言,“政策底”依然存在,逆周期调节加码正在路上。与6月末召开的第二季度例会相比,本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关于货币政策的一些表述也发生了变化:二季度“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的措辞调整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估值方面,据统计,截至9月27日收盘,当前沪深300估值11.99倍,处于历史32%分位。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对比,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依然处于较低位置。

比较尴尬的是,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可能已经落空。一方面,9月“全面+定向”降准已经实行;LPR二次报价结果中的1年期LPR为4.2%,较上月下降5bp,降息也兑现了。另一方面,央行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进一步提升,明确表态“不急于做出比较大的降准或量化宽松举措”,政策定力很强,预计短期难以看到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

总之,货币政策的风格倾向有了新的变化,这也是导致本轮估值修复行情近期变得乏力的一个因素。

同时,在央行最新表态之后,10月A股市场就将迎来三季报披露的时间窗口,市场或更关心上市公司业绩与估值的匹配程度。因此,预计本轮估值修复行情将在10月上旬暂时告一段落,逐步转化为依托基本面的分化行情。

要注意的是,虽然秋季的估值修复行情大概率要结束了,但由于A股市场的估值底和政策底依然存在,旧行情的终结同时意味着新的行情又在孕育之中。一旦流动性宽松的号角再次吹响,新一轮上涨也将随之开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71290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