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又称为“日夜分”,这一天不但昼夜等长,又平分秋季,是一个特殊的节气。
距离国庆放假也越来越近了!请先按住激动的心!!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从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昼短夜长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直至冬至日,将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二、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可能高于10℃以上;
三、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
【秋分习俗】
1、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每年春分或秋分,我国很多地方会有人做“立蛋”试验。
2、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传说,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男不拜月”的传统。
3、品秋蟹
秋分时节,蟹肉肥美。螃蟹营养丰富,但性寒,勿大量食用。
【秋分隐患】
一天比一天凉 小心六大疾病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寒凉渐重,秋燥生起,要小心六大疾病。
1.皮肤干燥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就是冬天的寒凉加上秋的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就是夏天之末的温,加上秋天的燥。
因此,大伙容易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
2.心血管疾病
早晚温差越来越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小心。
3.肠胃疾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引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4.呼吸疾病
秋分后,天气转凉,容易出现肺部、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甚至肺炎。
5.过敏性疾病
秋季风大,花粉、尘埃飘散在空气中,易引起过敏。
秋季的温度、湿度适宜螨虫的繁殖,也易引起过敏。
6.情绪问题
俗话说,“伤春悲秋”“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天容易情绪低落,甚至忧郁。此时,要多与朋友聚会,逛逛公园、游览山水,每天多笑一笑。可喝一些疏肝解郁茶饮,例如玫瑰花、玳玳花、桂花泡茶。
秋分之后,人们应该改变在夏天养成的晚睡早起的习惯,尽量早睡早起,并且为冬天的早睡晚起打下基础。
秋分之后养生要适应“秋收”的特点,保持神志安宁、精神内敛、心情淡定,培养平和心态、乐观情绪,防止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
从饮食方面来看,秋分养生要遵循“阴平阳秘”的原则,也就是饮食均衡,阴虚者滋阴,阳虚者壮阳。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人不要吃大热的补品,胃寒的人不要吃生冷食物,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总体来说,秋分之后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梨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64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