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兰
国家高级育婴师
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
沈阳市营养师协会特聘讲师
辽宁卫视《直播生活》《不试不知道》《生活导报》等栏目特邀营养嘉宾
秋天过半,瓜香果甜,蟹肥稻花香。清风凉月,天气也是一天比一天凉了起来,这时候就家长着急要给宝宝“补一补”,什么山珍海味大鸡腿都统统安排上!
这样的“秋补”正确吗?
秋天到底要不要“补”?
应该怎么“补”呢?
面对这样的“灵魂三问”,不必疑惑往下看,这就来告诉家长们宝宝秋季的饮食怎么“补”!
首先要清楚,我们的小天使在0-3周岁都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缺乏营养会直接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在“苦夏”之时,宝宝普遍食欲差,吃的少,而能量消耗大,所以在秋天,一定要给孩子们补足——营养素!
划重点——补的是营养素,而不是大鱼大肉!想要宝宝营养均衡,坚持下面五原则准没错!
秋季营养进补,均衡五原则:
●足量饮奶
●新鲜应季蔬菜水果多添加
●主食要细中有粗,粗杂粮。
●吃肉要适量
●水分及时补充
有这“五原则”的基础,我们再来看看哪些食物适合宝宝秋天“进补”。
1.应季蔬果好处多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好多蔬菜水果在秋天成熟,如:大白菜、红薯、萝卜、苹果、梨、冬枣等。秋天是这些蔬果营养价值的峰值期,也是最适合宝宝食用的。
▶新鲜蔬菜是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叶酸、钙、镁的良好来源。这些对宝宝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特别是深颜色的蔬菜中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这些营养素都是宝宝生长所必须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为抵御秋冬易发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蔬菜不仅仅要吃,还要种类多样!
▶水果的特点是大部分可以生吃,而且口感好,有酸甜的味道,容易被多数人接受。成熟、新鲜的水果营养更丰富,特别是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所以水果尽量选熟透的,尽可能生吃。
温馨提示:水果不要榨汁喝。
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如果榨汁后会丢失部分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而且果汁更容易造成宝宝龋齿,所以水果还是直接吃的好。小宝宝可以用新鲜水果刮泥吃哦。
2.细中有粗,主食才健康
秋天里家里的饮食难免向高热量靠近,尤其是在北方天气更冷,餐桌上的大鱼大肉也就难免。这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造成宝宝便秘。适量的摄入膳食纤维摄入对预防宝宝便秘很有好处,而粗杂粮都是一个补充膳食纤维的好选择。
在宝宝辅食中可以适当增加多种粗粮,如小米、糙米、燕麦、杂豆类、薯类等。
由于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发育的还不够完善,因此,只能适当添加,从少量过渡到占主食的1/3左右。
3.注意足量饮奶
秋季宝宝易感冒,易腹泻,要想提高宝宝免疫力,奶量必须充足。虽然宝宝一岁以后“奶”已经不是主食了,但奶制品仍是最佳的蛋白质及钙的来源,因此宝宝喝奶,不能停!
4.注意适量吃肉
肉类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宝宝吃肉可以提高体质,增加免疫力。而且在秋天,能量较高的肉肉,可以帮助宝宝抵御寒冷的天气!
不过,虽然肉类对宝宝健康有益,但仍然不宜过量食用。宝宝的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肉、鱼占的比例大,那么蔬菜、水果必然会吃的少,这样营养就达不到均衡,还会引起肥胖、便秘、积食等问题。
秋季吃肉,“刚刚好”才是王道啊。
5.注意及时饮水
一进入秋季,天气干燥,所以须要补水。但是宝宝喝水是有讲究的。
建议摄入量:
0-6个月龄,这个阶段的宝宝,从母乳或者配方奶中已经得到了所需的所有水分,所以不需要再额外补充。
7-12月龄,每天的总水摄入量为900ml左右。其中540ml左右来自母乳或配方粉,剩下的就需要从辅食和饮水中摄取。
1-3岁幼儿,每天要摄入1300ml的水。其中奶量占大概500ml,一日三餐占大概500ml。剩下的这300ml就需要喝水来补充。
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这里的饮水总量是包含了食物中的水、奶(母乳、配方奶、牛奶等)中的水以及饮水中的水,并不只是孩子每天需要饮水的量,毕竟有些食物的含水量还是很高的。当然,如果天气炎热或孩子运动出汗较多时,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还可以通过看尿液颜色、看排尿次数来判断是否缺水。
秋天有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还有十一长假。所以在节日气氛浓厚的秋天,一定要注重孩子的饮食,切忌暴饮暴食,不要把孩子“吃坏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