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人也要置办年货?快来瞧瞧他们都买了些什么

古代人也要置办年货?快来瞧瞧他们都买了些什么

春节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屯年货的时候了,想必大家最近也是紧锣密鼓地在采购置备吧!

不过,这年货采购起源何时?古人的年货又置办些什么东西呢?今天就让小新带大家来看看,不同朝代的年货清单里都藏了哪些宝贝!


先秦:美酒肥羊加桃枝

先秦时期的过年,和今天还有些许不同。是以十月初一作为元旦(春节),从十月起就算归入下一年了。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节日活动是祭祀和驱鬼

《诗经·七月》有云:“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天子每年也会在这个时候祭天,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所以在先秦人的年货清单中,美酒和肥羊必不可少。

桃枝

还有家备桃枝,以为驱邪。《庄子》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时至今日,在广东一带过年还有插桃花的习俗,寓意为讨(桃)喜庆,长寿平安。


汉代:防寒饺子椒柏酒

到了汉武帝时期,才开始和今天的春节时间同步——固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这时期算是过年习俗刚刚兴起,所以人们采办年货的样数还不是很多。

养生的汉朝人,饮食着重防病健身,有菜名为“五辛盘”,是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五种香辛蔬菜放在一起吃。


五辛盘

过年时正值寒尽春来,这菜有疏通脏气、发散表汗之效,可以预防时疫流感。东汉医圣张仲景,把这些祛寒的药材包进面皮里,称为“饼饵”,也就是饺子的前身

相比于皇帝赐宴等政治仪式,汉代有了民间的元旦宴饮,更具有辞旧迎新的欢快味道。这种聚会常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从元日头天晚上开始、守岁到第二天,就是如今年夜饭、过除夕的雏形。


椒柏酒

在宴席之上,人们喜喝椒柏酒,也是偏信它的保健功能。而且据说饮这椒柏酒的顺序,不同于今日先敬老人,而是从年纪最小的先喝起。


唐朝:爆竹屠苏换桃符

唐朝的过年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必定是王安石那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便写尽了唐朝年货要点:爆竹、屠苏酒、桃符。


早年火药的配方多掌握在炼丹术士手中,人们都是用真的竹子放在火里烧、爆破发声,以驱除山鬼和瘟神。

到了唐代初期,有人将硝石、硫黄和木炭填充装入竹筒中燃放,便出现了最早的“爆竹”。后面朝代民间开始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也就逐渐发展出了今天的“鞭炮”。


《唐人饮宴图》

屠苏酒是古代过年喝的最多的一种酒,偏药酒型、酒精含量低,据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主要是为了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


而桃符记载于《后汉书·礼仪志》,是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的名字——“神荼”“郁垒”。桃符现已经少见,是因为它后来逐渐发展分为两支:一支为门神画,另一支是春联。


宋代:丰富年货新历书

到了宋朝,年货发生了数量和质量上的飞跃,《岁晚节物》中写到南宋时期的年货清单,真是五花八门: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纸钱、糁盆、百事吉、胶牙饧。

以上清单当中,有许多咱们现代年货也不陌生,但也有一些好似是从未听闻的新鲜稀罕物。

比如“缕花”是将绸布和彩纸剪成花朵形状,过年时插在头上;“幡胜”大多用彩纸或布匹剪裁成蝴蝶、燕子等动物造型,过年时也要插在头上;“金彩”是用丝绸和彩纸剪扎而成的长条状装饰物,除日那天悬挂在大门之上和厅堂正中;“糁盆”其实就是炭火盆,春节天寒,需用炭火取暖……


围绕炭火盆

还有一个值得特别说明的,“新历”即新历书。宋代历书由朝廷颁行,详载一年节气与吉凶宜忌,每到年尾,须扔掉旧历,换上新历。据《宋史·礼志》记载,大臣的历书一般由皇帝赐给,而民间则只能去市场上购买。


清朝:热闹年集办进宫

清朝时期,出现了专供平民百姓采购年货的“年集”。买年货简直成为过年最具仪式感的一项内容,是民间进入腊月之后的头等大事。就算平时再穷的家庭,对于置办年货也是毫不马虎的。

清 姚文瀚 《岁朝欢庆图》

《京都风俗志》里记载了当时置办年货的热闹场景:“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各种小摊扎堆云集,卖春联、画幅者比比皆是,佛花供品、杯盆杵臼这些祭神物品更是堆积如山。麻秸米面、菜蔬果品、酒肉鸡鱼,这些食用之物纷纷都要置办一新,预兆过年的喜庆气氛。

除常规的食物、祭祀用品等,一些书香大户还会买些高雅的东西。《春明采风志》记载颇多,其中琉璃、油彩、风筝、口琴、纸牌、拈圆棋等等,放到今时今日也不觉得掉价,在当时更为贵价有趣之物。


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局部1

这年集年货到底有多火呢?据传甚至办到了宫里去!乾隆爷也对民间这个春节集市颇感兴趣,又难像电视剧里那样动不动微服出巡,所以就把集市搬到圆明园里去。

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局部2

在清代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中,为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清宫里的年货大街的盛况。有古玩店、估衣铺、茶坊、饭馆等,除了铺面,还有沿街设摊或和流动叫卖,甚至提篮卖瓜子的小贩都有。


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局部3

在这里,太监充任店员,各种货物由崇文门监督在外城各店肆中采办进来,造册记价,卖出去的货物,照值还价给原店主;未卖掉的存货,则物归原主。春节开园,皇帝下谕,准满汉各大臣进园游戏。购物者多为皇亲国戚,买卖街中人来人往、生意热闹,有时甚至竞相抢购。

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辞旧迎新”所代表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大家对于过年前的准备,都十分地重视和在意。大家的年货都置办好了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9830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