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曹操他在抓到吕布后,在决定杀吕布之前,都参考了谁建议,谁的建议让曹操做出了最终杀掉吕布的决定。我们主要是根据《三国志.魏书.吕布传》、《后汉书.吕布传》、《三国志》、《献帝春秋》记载的作为参考。
据《三国志.吕布传》和《后汉书.吕布传》记载:
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当时在白门楼下,吕布虽然作了俘虏,却意气风发。他兴高采烈地对曹操说,好了,过去的事都了结了,天下也安定了!曹操就问他,什么意思?吕布说,明公的心腹之患不就是吕布吗?现在吕布臣服你了!如果让吕布率领骑兵,明公率领步兵,天下还有搞不定的?
吕布又回头对刘备说,玄德公呀,君为座上客,我为阶下囚,你看,绳子绑得这么紧,就不能帮我说句话吗?曹操笑呵呵地说,绑老虎嘛,不能不紧一点。同时也准备下令给他松绑。这时候刘备却在一旁冷冰冰地说,明公没看见吕布是怎么侍奉丁原、董卓的吗?
这一说,曹操马上醒了过来。立马给吕布定忘恩负义,反复无常标签,这就是大节有亏了,只好杀了吕布。”
可是在《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写道的是:
“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大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迫信者。’于是缢杀布。”
刘备好几次吃过吕布的亏,对他可是恨透了,所以他提醒曹操,但其实也是为自己着想,如果让吕布继续活蹦乱跳的活着,并且还是在曹操下面当差,那就对自己非常的不利了,就以曹操的聪明,也决不会因吕布的乞求活命的话、刘备的煽动的话让他真正的动心。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记载的是吕布被缚后,先提出“缚太急,小缓之”。但曹操没有肯松绑,反而说了“缚虎不得不急也”。然后才是吕布表示投降后,将在曹操英明领导下打天下的一席话,用以打动他。
而《后汉书·吕布传》却把《三国志》这两段话倒置了前后,先作表态,然后在曹操还未作有任何表示时,却向旁边的刘备打招呼了,这怎么都说不过去了。
其实,火上添油的罪魁祸首还是王主簿的话。王必是曹操的大心腹,深得曹操喜欢。
意欲话之,命使宽缚,主簿王必趋进曰:布,勍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太祖曰: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
王必官至丞相府长史,曹操对他也有很大的称赞:
领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蹉跌久未辟之,舍骐骥而弗乘焉遑邊而更求哉?故教辟之,已署所宜,便以领长史统事如故。
是所以说王必的话应该比刘备说的有作用,也更有说服力呢。就从《献帝春秋》来看,王必在曹操诛杀吕布事里是起相当关键的作用,他的话要比刘备在旁冷言嘲语更有说服力呢。
声明:本图文素材,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