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永乐大帝

明永乐大帝

永乐帝也算是明朝厉害的一位皇帝了,刚果善断,雄才大略。《大明风华》中王学圻老师将朱棣演绎的也是不错的。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出生于应天,朱元璋第四子,被称作“永乐大帝”。是为明朝第三位皇帝, 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 朱棣在位期间,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 内阁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

  • 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 朱棣迁都北京

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永乐十九年正月,迁都大政基本完成。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师 )

今天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这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 五次北伐蒙古 南征安南

望海埚大捷 举行大阅兵


  1. 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逝。
  2. 朱棣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 。
  3. 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十五日在望海埚发生战争,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胜利地结束了望海埚战斗。
  4. 明史上最有名的大阅兵,发生在永乐十九年三月,来“观礼”的使节达27个国家之多。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

  • 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永乐年间经济也是达到了高峰。


  • 编撰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 七下西洋

明朝外交政策也是开明的,与邻国、中亚、西亚关系友好,一直延续到明末。

1423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上载有16国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到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60多个。

朱棣攻占南京后,清除异己,对忠于建文帝旧臣处理过于残忍之外,其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明成祖“宽严并济,知人善任,用兵应变,机智神勇”,是为千古一帝了。


(图片来源于网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1003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