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五代十国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十国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1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分裂、大动荡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唐亡至北宋建立前,霸占中原的五个朝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923年,占据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一度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反叛后汉建后周,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志在天下,但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960年,后周被赵匡胤篡位建立宋朝,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是指在同时期盘踞在五代周边,主要在江南的十个地方割据势力。自891年始,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

南唐国力强盛,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南平、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后奢靡而亡。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02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加速了唐王朝的毁灭。至907年,梁王朱全忠,后改名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五代拉开了序幕。但是朱温称帝后没有好好想着怎么治理国家,而是想着天天参加“非诚勿扰”,可是24个佳人哪够选的,所以搜罗天下美女成了朱温的第一要务,老子英雄儿好汉,其子朱友珪色胆包天,912年,杀了朱温自立为帝,不管是父皇的女人还是自己的女人全都一勺烩了。

不久,其弟朱友贞实在看不惯哥哥的所作所为,干掉了朱友珪。可伶的朱友珪一年的皇帝都没当全乎,估计也没睡过几个女人。正当朱家父子互相残杀之际,北方的又一大势力晋国开始发展壮大,第一代晋王李克用可算是大唐的死忠粉,他决定要推翻梁朝,光复盛唐。可惜李克用已经衰老且多病,心有余力不足啊!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李存勖的身上。

李存勖果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官二代,扩张疆土诛杀叛贼,923年称帝,是为后唐。同年12月,灭梁。“王师北定中原日,终于可以告乃翁”。可是李存勖此时却特么说了一句,“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建国后开始宠信戏子,时不时的自己也扮上,唱一唱霸王别姬啥的。后被义兄李嗣源背叛,身死国灭,为天下所耻笑。虽然此李家非彼盛唐的李家,但是这弑父杀弟的传统还真是一脉相传下来了。

果然,李嗣源次子又叛变要夺老爹的位子,不过没成功。伤心过度的李嗣源不久于人世,传位于三子李从厚。然而同样的戏码又反复上演了,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又杀了李从厚。并且还要杀帮他篡位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可不是软柿子,立马去找了“干爹”辽太宗耶律德光,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交换,引契丹军南下灭了李从珂。唐亡,李从珂自焚而死。石敬瑭也得以当了一把开国皇帝,936年,后晋建立,定都汴梁。

没过几年,石敬瑭嗝屁。儿子石重贵继位,不服契丹狗当自己的“太上皇”,可是自己又干不过耶律德光,不久辽大举南下灭了晋。对了,你是不是想到了《天龙八部》里的辽国南院大王萧峰呢?不会是他带兵灭了后晋吧?当然不是,萧峰确有其人,但是是在辽道宗耶律洪基时期的,晚了一百多年。与此同时,原晋国大将刘知远在晋阳起兵,948年初称帝,是为后汉。不过不到一年刘知远就因为长子夭亡而病重一命呜呼。

继位的太子刘承佑也是个傻缺,不服托孤重臣郭威等的辅佐,意欲杀了这班老臣。郭威先下手为强,干掉了刘承佑,另立刘鸷为帝,随即率军背上抗击契丹,在途经檀州时,被部下“黄袍加身”,我擦,怎么隐约感觉好像抢了谁的戏码?

03

951年,郭威即位建元,国号周,史称后周,五代最后一个朝代。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驾崩,年五十一。因为无子,传位于养子柴荣,对,就是《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祖上。

柴荣可算是一代雄主,力挫北汉,三征南唐,北伐辽国,西克后蜀,很有点一统天下之志。尤其是燕云十六州,在已经拿下三州后,不幸中途病倒,无奈之下托孤时为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的赵匡胤,并叮嘱他要辅佐幼主继续北伐。

然而,同样的戏码也再次上演了。赵匡胤率军北上抗敌,行至陈桥驿,大家都知道的大事儿发生了。960年,赵匡胤返回汴梁,迫使周恭帝柴宗训退位,宋朝建立。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七十余年的大分裂时期。

从客观上来说,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一种延续,前后存续也不超过百年,但是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还是很重大的,是庶族地主阶级开始正式走向政治前台的时代。尤其对于赵宋乃至于后世中国版图和外交上的影响非常深远。

用欧阳修的话来说,“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见于《新五代史卷六十一》),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馀嵗,甚者三、四嵗而亡”。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央集权制度被破坏,地方藩镇在大地主豪强势力支持下,拥兵割据,独霸一方。

黄巢农民起义的革命威力摧毁了唐王朝,沉重打击了旧的藩镇割据势力。但是,黄巢起义最后遭到了失败。一批在镇压起义中形成的军阀成了新的割据势力。唐朝灭亡后,他们继续霸占一方,互相篡夺攻击,再一次造成了我国历史上短暂的大分裂局面。

04

“五代十国”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皇帝们大多是从藩镇节度使起家,对支持他们的士大夫授予新朝廷的职位,而前朝遗老则给予三师、三公或台省官等虚职。而将士有功时,为了笼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也成为后来宋朝冗官繁多的源头。

由于北方内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南方十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皆胜于北方五代。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这一局面再也没有逆转。

但在这一时代,科技,诗词,绘画、制瓷等进入一个巅峰时期,为大宋的商品经济文明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也无疑是一个极其混乱的历史时期,政权不稳,战争频繁。“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见于《新五代史·序》)

唐中叶以后,宦官专权,神策军两护军中尉与两枢密使号称“四贵”,往往侵夺相权,威逼皇帝。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开始用朝臣充任枢密使。后梁初,曾改为崇政院使,后唐恢复旧名。以后,除后晋曾短期废置外,历朝至北宋相沿设置。

枢密使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臣僚充当,又大多为武将,皇帝经常与其商议军国大事,有时由枢密院直接下令任免藩镇。其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居宰相之位,但枢密使的权势凌驾于宰相之上(宰相有时也兼任枢密使)。

由于战事频繁,因此,军事机要成为枢密院的主要职司。宋代中书和枢密对掌文武二柄,就在五代开端。当时,其他政权大抵也都置有枢密使或相当于枢密使的官职。

由于地方节度使不受管制,时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纷纷加强禁军军力以压制地方实力派。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赵匡胤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之后,采取了“强干弱枝”政策。但有宋一朝“重文抑武”又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伏笔。

自唐至五代,胡汉融合,外族陆续入住中国四周。唐亡进入五代十国后,出现了一些外族国家,如五代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等。而契丹先建立辽朝,其他还有党项人建立的西夏,这些都对后来宋朝的国际局势造成了很大影响。

自汉至五代千余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的越南地区,公元939年,吴权自中国五代南汉政权独立,在越南独立建国。至1392年,高丽亡,李成桂也自立。明太祖朱元璋定其国号为朝鲜。并将鸭绿江以东地方赐于李成桂,李朝朝鲜独立。

05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近日,再读李煜词,有感于其本是一个艺术家,却当了亡国之君。这世间的事,大概从古至今皆如此,都是阴差阳错。然而,不过百十年后,同为艺术家的赵佶,也同样葬送了北宋王朝。这历史也便是如此的富有规律和讽刺,不过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场场轮回罢了。

这哥俩都是生在帝王之家,也是没得选择。登上皇位也是偶然的,倒不是他们多么贪恋权力。反观现今生活在俗世中的草芥之流,为了点蝇营狗苟,打破头者有之,骂大街者有之。试想皇帝都那么无奈,更何况我等?是不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却是少了点修为。

李煜还好,赵佶则死在金国,据说连个完尸都没有。当年岳飞拼了命要打败金兀术,就是要把宋徽宗接回来。可惜赵构已然建立了南宋王朝,不让他老子回来,这便更加讽刺了吧?

世人愚蠢,埋怨秦桧,其实秦不过是个背锅的。历史即人性。换作是你,恐怕你也不想让老子回来,不然,岂不是要让位?明朝的于谦就干过这事,后来被从瓦剌回来复辟的英宗给弄死了。

不过话说回来,欲望本身没有错,但是为了欲望不择手段,没有底线,就是无耻了。从古至今,谁的江山当真能万万年?就算是老子传给儿子,那儿子也有等不及的时候,干死老子。就这么点子事,倒是几千年了,仍旧是不悟。不如真心的干点人事,纵是不肖子孙不待见你,也自有后来人记得你的功绩。

06

五代十国时期文化重心南移,形成了成都(前、后蜀)和江宁(南唐)两大文化中心,在文化艺术方面处于“唐诗宋词”承前启后的地位。

尤其是“词帝”李煜的词风一改花间派(韦庄、温庭筠等代表人物)之弊病,直叙个人情感,使词在思想、内容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评曰:“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大画家董源、巨然擅用或浓或淡的水墨描绘江南景色,两人并称为“董、巨”,是五代北宋时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而黄筌擅画宫廷的珍禽异卉,徐熙擅画江湖上的水鸟汀花,两人并称为“黄、徐”,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谚语,形容两人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此外,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亦为传世的艺术珍品。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为宋代文化,尤其是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也在中国古代政治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唐、宋变换之际之起承转合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完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最后一次大变革的前奏,而此后的赵宋之世,成为中国华夏政治、文化、经济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值得“读书人”怀念的历史时代。

张锋编撰 己亥秋写于启东翠彧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8470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