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北麓的终南山下,有一个寻常无比的小村庄,在小村北边的田地里,有一方司空见惯的墓碑。人们每天从墓碑前的小路上来来往往,却很少有人停下脚步,看一看墓碑上究竟刻着什么文字。这个墓的主人名叫杨砺,是宋朝第一状元。
杨砺(930—999),京兆鄠(今西安市鄠邑区庞光街道杨家堡村)人,字汝砺,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庚申科状元,是宋朝第一状元,官至工部侍郎、枢密副使。
杨砺一生孝敬父母,为官清廉,忠于国家。杨砺刚中状元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因而悲痛不已,好几天不吃不喝。后来,他的母亲生病,他又辞去官职照顾母亲。
在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杨砺几经提拔,最终官至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杨砺因病去世,宋真宗十分悲痛,冒雨前往吊唁,由于杨砺的家宅所在的胡同十分狭窄,皇上的车驾居然无法进入,宋真宗便徒步至其灵前悼念良久。
回朝后,宋真宗下诏罢朝致哀,追授杨砺为兵部尚书。用今天的话说,由于廉洁奉公、忠君爱国,杨砺去世后,享受了最高层领导人给予的“正国级”哀悼礼遇。
在今天的杨家堡村北约两百米,有一条东西向的生产路,这条路的中段北侧有一块墓碑,就是宋朝第一状元杨砺的墓。
杨砺墓后边是一大片庄稼地,一如许多农民家的墓一样,坐落于田间地头。
杨砺墓位于生产路路边,东边茂密的柏树针叶为其增添了几分庄严。
杨砺墓整体呈长方体,底座由两层水泥平台组成,下边的水泥平台已经破损,平台上边为一块石碑,上部为弧形,下部为长方形,墓碑左右两侧和上方是用红砖砌成的对称的墙,最上方是用水泥做成的房顶形状的装饰。
墓碑正中自上而下刻着“宋進士楊礪墓”。
墓碑右上方刻着“賜進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 陝西巡撫畢沅書”。
墓碑左下方刻着“知鄠縣事汪以誠立石”。
墓碑后面红砖砌成的墙体中间,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小石碑,上面刻着杨砺现当代的后人为其撰写的《状元杨砺略传》。
据说,杨砺的墓原址就位于现址附近,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定历史时期被一铲而平。目前,所能见到的杨砺墓,仅存墓碑一块,连形式上的衣冠冢都不算,这也是比较罕见的。
众所周知,历史上有十三个朝代先后定都于西安,因而关中地区的帝王陵墓,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比全国其他地区要多要大。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宋朝第一状元”之墓,在这个文物大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今天重新审视杨砺的墓,怀念杨砺,并不只是由于他是一个状元,也不只是由于他是“宋朝第一状元”,而是作为一名国家高级官员,一名高级知识分子,他身上的孝敬父母、忠于国家、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等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今人去深刻感悟、认真学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8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