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共享单车市场第一梯队企业纷纷宣布涨价。在北京,骑行1小时最高要花4元。对此,很多网友表示:共享单车还不如坐公交车。
如今,继共享单车之后,网约车也开始调价了。7月9日,滴滴宣布,从7月11日起调整北京市的计价规则,主要在高峰期涨价。
有乘客质问“高峰期涨价,滴滴是在趁火打劫么?”对此,滴滴网约车供需策略部技术总监郭飞7月10日回应称:供需状况是影响网约车价格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因素。
早晚高峰、极端天气、酷暑严寒时乘客需求更旺盛,而司机意愿、合规政策、安全保障等因素都会影响司机的供给。需求或者供给任意一方改变,都会打破原有平衡。
然而,几年前暴雨天气时,乘客需要加价1.5倍才能打到车引起了不小的社会情绪。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2017年4月时怒批:“对平台疏于监管,是把消费者精准地圈进了屠宰场!”
交通运输部网站7月12日公布了《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主动公开定价机制和动态加价机制,且至少提前7日向社会公布。
一方面,这被认为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让消费者担忧网约车动态加价机制获得明文许可,今后暴雨天打车会不会被“趁火打劫”?
01
滴滴调价后,比出租车更贵了吗?
7月9日,滴滴发布了“北京市滴滴网约车价格调整说明”:北京市自2019年7月11日起调整计价规则。
价格调整说明显示,工作日北京高峰时段起步价、里程费均调整。
根据调价方案,滴滴将北京划分为5大区域,第一区域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昌平区、门头沟区;第二区域为顺义、通州、大兴、房山区;第三区域为密云、怀柔区;第四区域为延庆区;第五区域为平谷区。
根据《说明》显示,以第一区域快车为例,早高峰时段(6:00-10:00)起步价上涨1元、里程费每公里上涨0.2元,时长费不变;普通时段(10:00-17:00)起步价不变(13元),里程费每公里下调0.15元,时长费每公里下调0.1元;晚高峰时段(17:00-21:00)起步价上涨1元、里程费每公里下调0.1元,时长费不变;夜间到凌晨(21:00-6:00)起步价上涨1元,里程费每公里上涨0.55元,时长费每公里下调0.2元。
昨天是新计价办法实施第一天。这样涨涨跌跌后,滴滴到底是便宜了还是贵了?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以朝阳区同一段距离为7.4公里的路程对滴滴快车进行计价测试。在此次调整价格后,夜间时段是收费最高的,达到33.5元。而由于晚高峰车流集中,虽然在里程费上比早高峰每公里便宜0.3元,但是耗时较长,因此价格相当,均为33左右。而在调价前,该路段高峰时快车价格约为31元左右。但是平峰时段的花费只需要约25元左右,而调价前约为28元。
在早晚高峰时段,到底是选乘网约车便宜还是选乘出租车更便宜?
北京地区的出租车收费标准为3公里内起步价13元,之后按照2.3元/公里计算。当时速低于12公里/小时时,每5分钟早晚高峰期间加收2公里租价(不含空驶费),其他时段加收1公里租价(不含空驶费)。
以北京市主城区早高峰时段5公里距离为例,北京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13元+4.6元,共计17.6元,假如累计行驶半小时并且出现20分钟的堵车,那么还需加上18.4元的堵车费,累计费用为36元。
在同样情况下,滴滴快车的累计收费为14元+3.6元+16元,共计33.6元。
如此看来,即使在价格调整后,高峰时段滴滴网约车的价格仍然低于出租车。
02
滴滴司机:滴滴抽成太高了
一位居住在北京市通州区的滴滴网约车司机吴师傅告诉记者:“我还不知道涨价的消息,但是滴滴平台的抽成太高,我现在普通时段都不太愿意接单,更别提早晚高峰了。”
“我感觉应该是接单的司机太少,他们不得已才上调了价格。”吴师傅认为,调价应该对司机影响不大,因为他们收入多了,滴滴的提成也随之增加了。
据吴师傅介绍,以一单只需起步价(目前为13元)的订单为例,他们拿到的费用是9.95元。也就是说,滴滴平台的抽成是3.05元。按此计算,滴滴平台的抽成比例约为23%。
“按这个价格调整来看,以后晚上接单比较划算。”吴师傅调侃道,“但是晚上用滴滴快车的人不多,大家一般都选择出租车了,负面新闻太多,对我们影响挺大的。”
03
乘客:滴滴是在趁火打劫
滴滴回应:和水果涨价是一个道理
对于涨价的原因,7月10日,滴滴网约车供需策略部技术总监郭飞在滴滴“有问必答”中予以了解释。
乘客:
打车价格经常变,滴滴凭什么说调就调?
高峰期涨价,滴滴是在趁火打劫么?
司机:
油价老涨,夏天还开空调,车费是不是该涨点儿?
合规后换了车和保险,成本高了收入少了怎么办?
郭飞:
和前段时间引发媒体和网友热议的“水果自由”一样,供给减少、极端天气导致了蔬菜水果价格上涨,网友纷纷说吃不起水果。网约车价格受供需状况、当地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其中,供需状况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因素。
早晚高峰、极端天气、酷暑严寒时乘客需求更旺盛,而司机意愿、合规政策、安全保障等因素都会影响司机的供给。需求或者供给任意一方改变,都会打破原有平衡。
供需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只有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城市持续存在供不应求、运力短缺时,价格才需要上调。但当供需平衡时,随意涨价肯定会降低乘客的打车需求,直接影响司机和平台的收入,这也决定了滴滴并不会随意调高价格。
04
市场调节价格如何防止趁火打劫
2017年4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发朋友圈披露了不久前通过滴滴叫车的遭遇。
时建中说,提前叫好的出租车,被司机单方取消;随后再叫专车,平台以“叫车过旺”为由粗暴地提示加价1.5倍。“这让我再次感受到滴滴出行不受契约精神和商业道德约束的任性。”他说。
此后,滴滴的动态加价机制变得收敛。交通运输部2018年6月26日在对一份全国两会建议的答复函中写道:我部针对加价机制不公开、派单机制不透明等问题多次约谈相关平台公司,提出整改要求。下一步,将适时优化完善相关政策,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公开派单算法和动态加价机制。
如今靴子落地。7月12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网约车平台公司应主动公开定价机制和动态加价机制,通过公司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等方式公布运价结构、计价加价规则,保持加价标准合理且相对稳定,保障结算账单清晰、规范、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网约车平台公司调整定价机制或者动态加价机制,应至少提前7日向社会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比较了目前滴滴、首汽约车、曹操出行3款网约车APP中的加价规则。滴滴的计价规则中规定:当处于高峰时段,周围司机较少,或司机距离乘客较远时,为促进成交鼓励司机更快接单,平台会对订单适当加价。乘客加价金额全部给到司机,乘客加价会封顶。但未披露加价金额。首汽约车的收费标准中没有列出加价项目,规定“具体收费请参考当地计价规则”,但APP中没有列出具体规则。曹操出行计价规则中规定了远程调度费,但只写到“若乘客选择调度,则需补偿远程调度费”,亦未列明具体标准。
多位互联网法治领域专家对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定,尊重和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05
定价权争议的根源在于市场竞争
虽然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这是否就是消费者想要的权利?
目前仍有比较强烈的声音反对网约车动态加价。时建中认为,如果经营模式是设法在消费者之间引入竞争,让消费者相互竞价方能获得未有丝毫品质提升的服务,毫无疑问是不道德的。
比如,排队打车的乘客中,如果有人愿意加价,就可以先打到车,这是否公平?
“这在商业行为中并不少见,比如入住迪士尼乐园中的酒店,就可以获得一个游乐项目免于排队的权利,如果愿意花几百块购买VIP,可以免于所有项目的排队。网约车同样是商业行为,它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不属于公共交通。”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再比如,暴雨天动态加价,反对者认为对消费者“趁火打劫”,支持者则认为可以激励司机出来接单。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说,“我赞同在早晚高峰时段实行动态加价,因为这样可以把乘客推向公共交通。我反对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动态加价,因为动态加价这种机制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才能起作用,但现在的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极不均衡。”
“如果市场没有充分的竞争,即使向社会公布了定价机制,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越定越高。”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然而,在法律层面认定网约车是否存在垄断需要相关条件,比如“相关市场”的认定,“一家网约车公司是否占据市场支配地位,需要放在出租车市场甚至整个城市出行市场中判断。”朱巍说。
胡钢认为,巡游出租车的运价调整时,需要对运价调整机制进行听证。虽然巡游车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网约车实行市场定价,但按照《电子商务法》确定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思路,网约车定价和动态加价机制调整前,也应进行听证。
但朱巍认为,“一般而言,只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价格调整需要听证,网约车并非公共出行系统的一部分,只是普通的商业行为,没有必要进行听证。”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21财闻汇(jiayou21cbh)综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王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裴健如 韩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9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