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新年第一天Model Y的国产版上市,特斯拉再次被推上热搜,比起进口时最高降了16万多的价格,让许多人不由自主直呼真香。网传Model Y订单已破10万辆,虽然信息的可靠性还有待考证,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Model Y未来的销量的确不会差。
实际上,除了Model Y的降价之外,Model 3在同一天也进行了大幅度官降,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本价格也从原来的41.98万元降至了33.99万元,降幅达到7.99万元。
且Model 3的产品力并没有因大幅降价而打折扣,事实正好相反,新款Model 3既稍稍升级了续航水平,由600KM增加至了605KM,在配置部分,还新增了电动后备厢、方向盘加热、前排多层隔音玻璃、车内PM2.5过滤装置,以及一套运动外观套件,竞争力反而得到了提升。
Model Y的新上市、Model 3的再降价,国内一系列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固然该紧张,但最应该紧张的传统汽车制造商,特别是在合资TOP车企大众、丰田这些。为何这么说呢?
毫无疑问,未来的汽车发展趋势已经确定是朝着新能源的方向前进,而国际上目前大力支持的新能源多指电动汽车,传统汽车的地位在未来将渐渐被弱化。
曾经我们认为,当传统汽车厂商进军电动车领域,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打击很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到今天相信已经有不少人渐渐发现,传统汽车厂商虽然有更为丰富的造车经验,以及庞大的销售服务体系,但与此同时这也是制约它们在电动领域发展的很大原因之一。目前很多品牌推出的电动车仍然脱离不了燃油车的影子,而且大多为油改电车型,例如大众家的朗逸纯电、高尔夫纯电,除了那块绿牌在外观上也许你很难辨认出这是一台纯电动车型,而且不到300公里的续航水平在很多造车新势力面前,几乎是不值一提。丰田在国内布局的唯一一台纯电动车C-HR EV,22.58万的售价下续航水平也仅有400公里,同样谈不上优秀。
除了设计与续航上的短板,臃肿的第三方经销商体系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为了让这些人赚到钱,汽车必须留出更多的利润空间,而这部分成本是要摊到每位消费者头上的,而且每个店五花八门的价格让购车这一消费行为变得很累。但是特斯拉以及其他的造车新势力更推崇的直营模式过滤掉了这层泡沫,购车环境公开透明,线上线下一个价,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选择这种简单明了的方式。
当然如今大众、丰田等也开始纷纷推出自家专业的纯电动平台,但是“船大难调头”,且就电动技术储备上来说,跟特斯拉比确实没有什么优势。而且目前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形成,地位远远高于各位传统厂商们,销售体量一时间内基本不可能被追上,是当之无愧的No.1。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整年度全球销量达到了499550辆,即便是世界范围内它的地位也越来越举足轻重,而中国市场特斯拉前11个月凭Model 3一款车完成了超11万辆的业绩。随着降至30多万出头的Model 3以及Model Y出现,这个价位原本选择燃油车的消费者也许会再次重新思考,一台更科技、性能更为出色、使用成本更低的大牌电动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双倍的竞争力或许会让2021年的特斯拉实现翻倍的年销量。
同时特斯拉在基础设施的铺建上面也是目前其他任何一家车企所无法企及的,比起其他纯电动品牌来说,不考虑购车价格,很大程度上打消了里程焦虑、用车体验更为便利的特斯拉一定是那个最合适的选择。未来丰田、大众想要全面进军电气化领域,也不得不在这一方面向特斯拉低头。
打破了游戏规则的特斯拉用最快的速度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当然也超过大众丰田,并且也带动着其他一系列新能源车企市值飙升,打破了多年来传统车企一统天下的格局。可见,特斯拉所带来的行业震荡,首当其冲的绝不是国内的这些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反而是传统的头部车企。当越来越多的特斯拉式模式出现,传统车企的未来也更加难以预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9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