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装备有多型架桥坦克,ARK只是其中的一种。英国一直对生产架桥坦克很有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就有生产。二战爆发前不久英国完成了大量的试验,成果之一就是“同盟者”坦克运载和布设的剪式舟桥。二战爆发后由于要满足许多迫在眉睫的需求,这项工作暂时搁置。1942年的迪耶普战役让盟军意识到了装甲架桥车辆的重要性,不仅可以用来跨越各种沟渠,还可以用来保障车辆通过海上防波堤。
1943年下半年英军第79装甲师改装出第一辆ARK(Armoured Ramp Carrier),编号ARK Mk I。这是一辆“丘吉尔”坦克,拆卸了炮塔,炮塔座圈上方焊接一块通长钢板。两侧履带上方安装了条形架梁,并在前后端安装了跳板,前方跳板长1.05米,后方跳板长1.72米,作业状态下ARK I跨越障碍物并尽可能覆盖障碍区,前后跳板从行军状态展开,其它车辆可以借此通过。
不久ARK MK I就被ARK MK II取代,它仍以“丘吉尔”坦克为蓝本,采用与上代相同的布局,只是MK II的跳板为3.8米,右侧跳板的宽度(0.61米)只有左侧跳板宽度(1.213米)的一半,这使得该车使用场合更多。行军状态下跳板通过前后吊杆柱上的铁链和钢索固定,工作状态下坦克驶入沟渠,释放钢索和铁链搭设跳板,其它车辆从其上通过。
在意大利作战时,第八集团军改装了自己专用的ARK,但简化了结构,去掉了跳板,就把车体本身当成跳板,编号ARK Mk II(意大利版)。
ARK的变形车很多,一部分用“丘吉尔”坦克改装,不过项目后来终止。意大利战役时期改装了部分“谢尔曼”坦克,大致相当于ARK Mk II,但数量不多。“丘吉尔云雀”类似于AVR Mk II,它使用安装在跳板末端的小型火箭助推器展开跳板以减轻震动,该型号没能通过测试。
关于ARK众多改型的数据不多,ARK Mk II乘员4人,重量38.5吨,数量较多的是Mk III和Mk IV。
为方便按类别查阅,《二战兵器全集》系列文章稍后上传本账号名公众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7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