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大家好呀,欢迎来到今天的猫南正史科普。刚刚猫南的哥哥在看小说,突然跟猫南感叹了一句白起不愧是杀神,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白起还有他的辉煌战绩吧!
白起这个人啊,史书上是没有生月记载的,只记载了他是死于前257年,猫南翻遍史书,发现史书上对白起的记载共有三十七年,其中三十五年都在打仗,可猫南寻思着他就算是杀神,是人屠,也不能三岁就开始打仗吧。由于白起一生七十战七十胜的辉煌战绩,所以被誉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另外三位分别是廉颇、李牧、王翦),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提起白起啊,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平之战,但白起的战绩,却不止一次辉煌。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致使六国闻风丧胆。
废话不多说,今天咱们主要讲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的第一个阶段啊,是持续消耗的消耗战,打了三年,赵国的粮食产量是秦国的三分之一,相持三年的战役,赵国二十万大军消耗的可是一笔巨额,相比于秦国,赵国更急于结束战斗,加之阏与之战,赵奢大败秦军,使赵国心存侥幸心理,如果集中兵力决一死战,或许秦国并不是不能战胜,所以改变了坚守的策略,用赵括替换主将了廉颇。其实“纸上谈兵”的赵括只是执行了赵王的旨意,换将是赵王主动和无奈的选择,是赵王冒险寻求战略大决战的想法的体现。
可赵国不知道的是,秦国也秘密命白起去了前线。不得不说白起军事家的名声真不是盖的,善于分析敌我双方优劣的白起采用了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前沿队伍负责诱敌,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赵军吸引进了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包围圈,然后从侧翼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为轻兵两万五千人,长途跋涉,绕到赵军背后,切断了赵军与其大后方的联系。
一心寻求决战的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楔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括完全没有意识到在他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口袋型的秦军预设阵地,此时白起派出另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赵军背后,利用地形将整个袋形埋伏圈堵住,整支赵军陷入包围。
此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赵括连杀八名都尉以稳定军心,命令数十万赵军从各个方向冲击秦军壁垒,却始终不得突围。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构筑垒壁坚守,等待救兵。秦昭襄王听说赵军粮道被断,全国征兵,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皆赴战场,他也亲自到达河内督战,倾举国之力迎战。
王者荣耀中白起的形象
后赵军断粮四十六天,士兵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有杀人饱腹的行为,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四队兵马轮番突围,却始终没有成功,赵括亲自率兵出战,被秦军射杀,四十万赵军投降。其实这里猫南觉得四十万这个数据好像不太准确,打了这么多天,剩下的应该只有一二十万了。
后白起认为赵军反复无常,若不除之,必留祸患,于是使诈,把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赵国听闻四十五万大军皆亡,举国上下惊骇不已,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后秦王命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正赶上白起生病。王陵攻打邯郸损失略重,攻打不顺,白起病好之后秦王想让白起去攻打邯郸,白起却认为这个时候不宜发兵,秦军在长平之战后损失过半,国内空虚,加上外有赵军,内有积怨已久的诸侯,若此时去争疆土,其他几路联合起来秦军必败。因此白起不愿带兵。秦昭襄王只好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围攻邯郸却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此图来源于百度
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三个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自此,结束了白起战功辉煌的一生。
没有想到啊,白起一生杀人无数,最后居然命丧自己之手,白起死前也说自己坑杀了四十万赵军确实该死。可猫南认为啊,白起最重要的死因还是将相不和,与范雎不和,致使范雎有机会在秦昭襄王面前搬弄是非,再加上白起一生战绩太过辉煌,帝王肯定留不得白起。
今天的猫南科普就到这里啦,关于长平之战感兴趣的宝宝们可以再去找一下相关文献哦,这里猫南附上一份白起战绩单,咱们下期再见,啾咪~
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
惠文王七年,与魏战,斩首八万;
惠文王后元七年,秦败赵韩等五国兵,斩首八万二千;
惠文王后元十一年,败韩岸门,斩首万;
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击楚于丹阳,斩首八万;
武王四年,拔韩宜阳,斩首六万;
昭襄王六年,伐楚,斩首两万。
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昭襄王三十二年,攻魏,斩首四万;
昭襄王三十三年,攻魏,斩首十五万;
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昭襄王五十年,攻三晋,斩首六千,晋军走死河中两万;
昭襄王五十一年,攻韩,斩首四万;攻赵,首虏九万;
王政二年,攻魏卷,斩首三万;
王政十三年,攻赵平阳,斩首十万。
长平之战杀人四十五万,(其中四十万降兵被活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