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弹痕
在《老兵聊游击战精髓》上下文中,我们说到了坚持长期性的游击战并获得胜利的前提,那就是要保证游击武装能够长期生存和战斗。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在敌方优势兵力的清剿下免于覆灭之外,最重要的是能保证当地的社会经济能够持续性的对游击队提供力量补充。
由于篇幅的限制(尽量只论述原则的情况下都还要分上下两文才使文章篇幅不至于显得冗长),文中并引用具体战例,有读者提出意见说读起来过于枯燥,于是弹痕决定以布尔战争作为战例补充。因为正是这场20世纪初发生在非洲大陆上的战争,使得游击战开始真正为世人所关注。
16世纪末期,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活动,在非洲南部,荷兰人建立了零星的殖民点并定居下来。后来因为荷兰的海上霸主地位被英国取代,这些移民与其母国的联系逐渐减弱,开始视自己为本地居民。这些人被称为“布尔人”(荷兰语Boer,农民的意思),而他们自称“阿非利卡人”(也就是非洲人)。
19世纪中期,英国不断在非洲南部扩张其殖民势力,在祖鲁战争结束后,甚至试图吞并原先布尔人所建立的殖民点,布尔人与英国人的矛盾开始一步步升级。1880年至1881年,双方爆发了历时3个月的第一次布尔战争,战争结束后双方都做出了妥协,英国承认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获得自治权,布尔人则承认英国拥有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宗主权、外交权。
但停战不久,德兰士瓦境内就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金矿和钻石矿,这样的巨额财富刺激下,原本就旧怨未消的英国殖民当局和布尔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英国方面想将金矿和钻石矿收入囊中,布尔人也想靠着这笔天降横财扩张实力,建立一个从好旺角到赞比西河流域的大南非布尔联邦。双方谁都不愿退让,当然也不可能退让,终于在1899年10月11日爆发了战争。
在外界看来,这场战争就是一场“侏儒与巨人的战争”,根本不存在任何悬念。当时南非布尔人总人口不过44万,战前经过紧急动员虽然拼凑了8万人的军队,但这8万人已经是所有能拿得动枪的男丁了。在武器方面,布尔人的情况更糟糕,虽然从德国进口了约5万支步枪和部分轻型火炮,但整体装备水平依旧较差,许多布尔人甚至扛着自家打猎的猎枪参战。
因此,英国方面认为,最多需要75000人的军队,最坏不过付出几百人的伤亡,就能在三四个月内结束战争。英国人的自信其实不无道理,布尔人纠集的8万人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超过3万人,而且缺乏像样的重型火力。英军的75000人则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正规作战部队。双方如果进行的传统正规作战,最多只需要两到三次的战斗就可以结束战争。
毕竟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女王陛下的红衣男孩们凭着精良的装备和过硬的战术素养还未尝败绩。但战争一开始,英国人就发现事情和他们预想的不太一样,1899年11月下旬,英军三路大军对布尔人发动了进攻,布尔人以3500人和5门火炮迎战装备46门火炮的22000名英军。
但英军没想到布尔人根本不按常规出牌,他们利用地形地物的掩护,以小股兵力对英军发动袭击,列队整齐的英军发现自己四面受袭,但却很难锁定布尔人的踪迹。布尔人仅有的5门火炮也在严密的掩护下给予英军步兵很大的杀伤,而英军的15磅火炮由部署过于靠前被遭到了布尔人步枪火力的压制,根本无从发挥炮兵火力的优势。一战下来英军付出了1139人阵亡,250人失踪的代价,布尔人却只伤亡了38人!
英军的三路进攻在一个星期内相继失败,这引发了英国朝野震惊,英国国内掀起了狂热的战争浪潮,就连柯南道尔也放下创作的笔,背上医药箱当起了随军医生。1900年1月,英国调集了18万人的军队前往南非,到3月达到了22万人。面对英军大军压境的态势,布尔人继续化整为零以游击战对英军发动袭击。在之前的殖民战争中,英军也遇到过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但那些对手大多以村落和部族为单位开展抵抗,很快便会被瓦解。
但布尔人则将每一个村庄都变成了抵抗的堡垒和补给站,英军无论是多路并进还是合兵一处却总是扑空。而布尔人总能找到英军的空隙发动袭击,在英国人反应过来之前又“像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屡遭挫败的英军开始改变策略,利用铁丝网将游击队的主要活动区分成了若干隔离区,并每隔1-2公里建立一座碉堡派兵驻守,一旦发现有游击队活动,就将附近10英里以内的农场、房屋尽数焚毁。
同时,英军还将13.6万名布尔老弱妇孺和8万名为布尔人服务的黑人仆役全部抓走,投入集中营,通过制造大量的无人区以断绝游击队的补给来源。读者朋友们对这样的手段想必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侵华日军在华北平原就使用了这种惨无人道的手段。英军的囚笼政策慢慢显出了效果,失去了补给来源的布尔游击队战斗人员开始锐减,从8万余人降到了不足2万,进驻南非的英军数量却增加到了45万人之众。
大家猜猜这位英俊少年郎是谁?
在英军的步步紧逼下,布尔人游击队逐渐耗尽了最后的补给,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1902年5月,双方签订和约结束了这场历时31个月的战争。在战争前期,布尔人灵活的战术和全民皆兵的斗争形态给英军造成了非常有效的打击。但由于装备和兵力的总体劣势,布尔人在整场战争中从未能攻下任何一个有决定意义的据点,也未能扭转任何一处战局走势。
而当英国人开始用集中营和无人区对游击武装进行封锁以后,布尔人的战争潜力渐渐陷入了枯竭,布尔人游击队不仅在物资上完全断绝了供应,就连战斗中的人员损耗也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布尔人并非没有对社会整体进行有效整合,但布尔人的社会整体力量相较于正处于巅峰状态的英国来说,实在过于弱小,无力支撑持续性的长期斗争。
对于英国来说,布尔战争的损失和消耗固然巨大,但远未到无力承受的地步,关键在于英国人这次痛下杀手的对象是白人,这使得英国一系列战争罪行在欧洲各国和英国国内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再加上当时英国的利益遍布全球,在这样一个是非之地获得足够的优势后签订和约显然更有利,这些因素最终迫使英国政府选择结束战争。
从布尔战争我们可以看出,游击战的最终胜利需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紧要的是保证斗争的持续性。布尔人通过持续性的打击,使英军遭受了沉重的损失,这为布尔人在战后南非的利益分配中争取了一定的份额,但也正因为布尔人没有坚持到英国无力承受自身的战争潜力先枯竭了,所以并未能真正掌握战后南非利益分配的主动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