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缅甸第四届“21世纪彬龙会议”暨联邦和平大会召开。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掸邦重建委员会主席昭耀世先后发言。外界评价,此次会议并未收获太多实际意义。
“21世纪彬龙会议”是昂山素季为推进民族和解做出的重大努力,其出发点在于回到独立前民族团结的原点,秉承“彬龙会议”全面包容的信念。然而,尽管民盟召开“21世纪彬龙会议”的初衷颇具诚意,但没有缅甸军方和少数民族武装的支持,整合工作无法顺利实施。
“彬龙会议”是昂山将军团结少数民族的起点,是包括缅族在内的多民族第一次团结在一起,共同向英国争取独立,建立各邦各族平等和高度自治的多民族联邦国家而召开的会议。它对缅甸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新宪法的通过和国家独立铺平了道路”,其民族平等、协商一致的“彬龙精神”受到缅甸各民族的拥护和支持。
19世纪末,英国殖民缅甸时期,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将缅甸少数民族和缅族“分而治之”,甚至故意挑起二者之间的矛盾与仇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缅甸独立前夕,英国怂恿少数民族单独独立,成为几个自治领地或国家,并最终保留在英联邦国家中。为了缅甸的独立与完整,昂山将军在各个少数民族间奔走,并于1947年2月在缅甸掸邦彬龙镇召开了民族协商会议为缅甸的统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彬龙会议”。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昂山最终同克钦、掸、钦、克耶达成《彬龙协议》,在缅甸新组建的民主联邦国家政治体系中,边疆地区应享有充分自治的各种权利和特权。1947年7月19日,年仅32岁的昂山被缅甸右翼极端分子暗杀。昂山将军的牺牲极大激发缅甸人民独立斗争,英国政府迅速让步,英缅双方在半年内便完成了谈判程序。缅甸也于1948年1月4日正式宣布独立。
2015年,昂山素季在大选竞选期间曾经多次表示,民盟胜出后将会秉持“彬龙精神”,与缅甸各少数民族进行平等、广泛的对话,政治协商解决缅
甸各民族间矛盾。“彬龙协议”的核心:“一是强调用政治对话、和平谈判方式解决缅甸内部所面临的国家政体问题、民族冲突和军事冲突问题;二是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其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三是强调和解、包容、发展、共建的新的缅甸民主联邦。”
民盟执政后,2016年4月27日,昂山素季提议召开“21世纪彬龙会议”,旨在通过对话,彻底解决与少数民族间多年的矛盾,实现永久和平。2016年8月31日—9月3日,第一次“21世纪彬龙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参会人数多达1700人,是为缅甸历届大会之最。民盟代表总统吴廷觉、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军方代表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17支“民地武”武装组织代表、国际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各国驻缅使团、各国NGO组织代表都参加了此次大会。佤邦也派出代表参加会议,虽然因为种种情况提前退场,但也算得上是一次突破。同时,会议还采用全国直播方式,让民众实时收看大会,以提高公信力和扩大影响力。
2017年5月24-29日又召开了第二次“21世纪彬龙会议”。会议前,昂山素季到军方和“民地武”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争取军方和各大“民地武”的支持。此次会议同样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与各方的积极响应,15支“民地武”的负责人、以及缅甸当局几乎所有军政高层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等外国高级官员等各方代表约140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也取得一定成效,参会各方就12项政治领域条款、11项经济条款、4项社会条款、10项土地和自然环境条款共计37项条款达成共识。
按照昂山素季的设想,“21世纪彬龙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第三次会议应在2017年12月召开。然而这次会议却一拖再拖,前后经过5次延期之后终于在2018年7月11-16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召开,参加会议的“缅甸政府、议会、军方、政党、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共有700余名代表,对4项政治条款、1项经济条款、7项社会条款、2项土地与自然条款共14项条款达成共识,这些共识形成文件后,将成为《联邦和平协议》的第二部分。”
民盟执政以来召开的“21世纪彬龙会议”从实质上说,很多根本性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具有约束力的、解决根本利益的条款,达成共识的难度和挑战性极大。而且,已经达成共识的《联邦和平协议》,其许多条款中与缅甸2008年制定的现行宪法有许多冲突,而真正实行修宪以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困难则更大。
节选自《 民盟执政下缅甸民族整合问题研究》,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