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东南亚的小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发达国家,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这些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但新加坡在早期可以说是非常窘迫的。在1965年,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联邦踢出后被迫独立,当时的新加坡总人口仅200万人,而且华人占比高达75%。不过周边国家对华人并不友好,甚至是仇视。最糟糕的是新加坡当时的人均GDP仅为450美元,生产能力之差就连淡水都需要进口来解决。
当时42岁的李光耀扛起200万人的生计,但经济结构单一、没有工业基础,英军撤离也让窘境中的新加坡雪上加霜。李光耀政府当时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废除汉语,改英语为国语。这个举措让人很难理解,毕竟新加坡可是有75%以上的华人,废除大家使用已久的汉语真的合理吗?
在这之后很长的时间里李光耀也没有对此作出解释,直到2013年他的《李光耀观天下》中才给出了答案。当时中华总商会代表们一度组团游说李光耀,但李光耀态度异常强硬:“除非将我打倒,否则汉语不可能成为国语。”英语作为国语,是李光耀拥抱西方的第一步,也是新加坡这盘大棋最重要的一步之一。
使用英语作为第一语言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毕竟新加坡没有自然资源,因此吸引外资是当时作重要的一件事,为此他还亲自去美国游说企业投资。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新加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0年李光耀卸任时新加坡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4504美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从这一点看来,李光耀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也加剧了新加坡国内华人和原住民的矛盾,直到现在也没能解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48809.html
赞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申请加入中国149次,被拒后仍主动挂中国国旗,宣布隶属于中国
« 上一篇2020-06-29 04:00:16
别再被误导了,中美差距到底有多大?张召忠一席话讲明真相
下一篇 »2020-06-30 22: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