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起病原因
“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年轻,没有任何感觉,不可能得糖尿病。”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大多数人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清楚。但是糖尿病在我国属于高发病,应该普及一下相关知识。
糖尿病分为四型:1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这里我们先说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多在30岁以前起病,少数可在30岁以后起病。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多发生于40岁以上成人和老年人,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缺陷。多伴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者。
看到这里,你还相信糖尿病只是老年人、肥胖人群才会发病吗?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摄入营养丰富、不爱运动导致2型糖尿病呈现出年轻化了。很多病例显示儿童也发生2型糖尿病。因此不管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应该提高警觉,合理膳食,经常锻炼身体。
“少吃点糖,小心得糖尿病!”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别人这样说。糖尿病难道是因为吃糖多吗?真相是糖尿病与吃糖并无直接关系,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有关系。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不足有关。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饮食结构不均衡,长期进食高热量、高糖类快餐食品、碳酸饮料等。同时还缺乏运动,长时间静坐、看电视、网购、打游戏等。
糖尿病饮食护理
糖尿病饮食护理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得了糖尿病,什么都不敢吃,其实这是错误的。糖尿病需要的是控制饮食,而不是禁食。 饮食怎么控制?就是控制总摄入量,按照体重算出每天摄取的总量。糖尿病病人饮食,首先考虑的就是每日能量摄入。如果能量摄入过低,机体处于饥饿状态,就会引发脂质代谢紊乱,甚至出现酮血症。保证25- 30千卡/千克标准体重/天摄入能量。人体的三大产能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每日食物首先保证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50-60%。折算下来每天的主食250~400克。主食可遵循粗细搭配原则,粗细各半。细粮如白米饭、通心粉、白面包等;粗粮如糙米、荞麦、莜面、玉米碴、青稞等。
蛋白质提供的热量一般占总热量的15%~20%,每日蛋白质的需要量大约为每千克体重1克;
脂肪是产热大户,尤其要严格控制,以不超过总热量的30%为宜,而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菜籽油、橄榄油、坚果等,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如猪油等动物油,拒绝反式脂肪酸(如奶油)。
每日饮食中食用膳食纤维至少40g每天为宜。
水果可以在两餐之间进食。水果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和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既可以提高饱腹感又不至于大幅升糖,所以糖尿病患者进食适量的水果是必需的而且是有益的。在血糖相对稳定情况下,选择两餐之间进食水果,选用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如草莓、苹果、梨、橙子、柑橘、猕猴桃等,尽量避免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西瓜、香蕉、红枣、荔枝、柿子等
控制总热量就需要做到“斤斤计较”,严格按热量分配称每餐的食物。这里常用的就是食物交换法。
此法将食品分为谷类、奶类、肉类、脂肪、水果和蔬莱其六类,以每80千卡热量为一个单位,如谷类大米25g、生面条30g、绿(赤)业25g各为一个单位;奶獒淡牛奶110ml、奶粉159g、豆浆200ml各为一个单位;肉类瘦猪肉25g、瘦牛肉50g、鸡蛋55g、鮑鱼50g各为一个单位;脂肪类豆油9g、花生米15g各为一个单位;水果类革果200g、西瓜750g各为一个单位;蔬莱类菠菜500g ~750g、萝卜350g各为一个单位。每类食品中等值食品可互换,营养值基本相等。病人可根据不同热量交换分内容制定食谱。此法较粗略,但可使食物的选择性增加,同时也便于病人学习和掌握。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平稳,饮食护理只是最基础的一步,管得住嘴还要迈得开腿,经常锻炼身体、按时用药、检测血糖等等。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是沫沫,护理专业,欢迎关注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