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有句话叫做“一寸长,一寸强”,这点放在古代的战场上尤其明显,所以我们看亚历山大仗以纵横欧亚的“马其顿方阵”,其步兵便是手持着长达六米的长矛结成阵势,在平地上可以做到一路碾压,而中国古代的将领士兵们在上战场的时候,往往手持的也是像长枪、长矛之类的长兵器,很少有人用刀。

古时候的名将如岳飞、赵云、杨再兴等人,都是以枪法而成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岳家枪、杨家枪”等等脱胎于战场的武技,很少能够看到有哪位名将用刀,演义小说和中说关羽擅长用刀,但那其实并非实话,毕竟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直到宋朝实话才被发明出来,关羽真正擅用的武器也是长枪之类。

事实上刀真正被广泛应用到战场上,主要还是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抗战时期,第二十九军在装备不足的情况下,专门组建了一支“大刀队”,由擅长武术,懂得飞檐走壁的李尧臣,教导众多士兵习练武功,演练破锋刀法与无极刀法,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宣言。
也正是由于这个历史背景,所以我们在很多的抗战剧中,都能够看到我军战士挥舞着大刀去消灭敌军,而且这些大刀上往往还绑有红布条,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那纯粹是为了镜头效果,主要是为了好看,但其实并非如此,这些大刀上绑着的红布条,在关键时刻能够救士兵的命。

这些红布条看着不起眼,但能够发挥的作用却是十分巨大的。
第一个作用在于说让士兵们可以紧紧握住自己的武器,这些大刀的重量往往非常高,尽管平时在操练的时候习以为常,但是在战场上瞬息万变,每一次与敌军劈砍都需要用尽全力,在持续长时间的战斗以后,就难免会有脱力的风险,甚至有可能握不住刀柄。

这种情况对于士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敌人随时有可能发动攻击,偏偏这种情况又非常有可能发生,于是这个红布条的存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士兵们可以用这根布条,将自己的手与刀紧紧地缠住,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这把刀都不会脱手,确保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战斗。
第二个作用就是用来擦血,一些有过体力劳动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干体力活的时候,通常会常备有一条汗巾用来擦汗,这根红布条也能够发挥类似的作用,不过不仅仅是擦汗,更多的是擦血,可以擦掉手上的血,确保握刀的时候不会打滑。

第三个作用就是充当绷带,正所谓战场上刀枪无眼,既然上了战场,那么有些受伤自然也就是难免的,而人在受伤以后若是不能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那么很容易引起非常严重的效果,甚至可能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于是这一根小小的红布条,在关键时刻就能够救下士兵的命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3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