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传统的陆地大国,古代的中国对海洋军事力量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明朝所建立的强大海军在历史长河中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清朝入关后,以“国语骑射”为立国之本,更加不重视海军力量的建设与发展。于是自1840年以后,中国屡屡遭受来自海上的侵略,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也由此开始。在签订了一份又一份的不平等条约之后,清政府终于意识到了要“师夷长技”,于是开展了一场自救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了一支具备一定规模的现代化舰队——北洋水师。
然而在甲午海战之中,这支号称“亚洲第一”的舰队以全军覆没的惨败,输给了后起小国日本。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再一次被践踏,自强的信心也遭受了沉重打击。在此之前,清军一次次地输给西方列强,但这毕竟是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落后,国人还能勉强找到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可是输给了同为农业国家并且国力更小的日本,这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所以甲午的惨败,清政府输掉的不仅仅是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土地财富,还有民族几千年来的尊严与信心。
清王朝被推翻后,新的资产阶级政府承认了列强在华的一切既得利益,中国的半殖民地现状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仅如此,新中国还组成志愿军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并且取得了胜利。引用郑强教授的话来说:朝鲜战争,是我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被打趴下以后,第一次可以站起来和世界列强抗争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民族自信心也由此开始重新树立。
抗美援朝战争一共可以分为五次战役,其中第二次战役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我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虽然并未就此结束战争,但如此重大的胜利也足以鼓舞士气。当捷报在国内传播开之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但一位91高龄的老人却在大笑过后又大哭了起来。此人名叫萨镇冰,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比起其他同胞,这位老先生更加珍惜胜利的滋味,因为他曾经是清朝海军的总司令。
萨镇冰早年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和邓世昌是同学。28岁时受清廷派遣远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也致力于中国的海军力量发展。甲午战争爆发时,已经升至副将的萨镇冰未能在第一时间参战,直到1895年1月威海卫之战打响后,才接到上级驻守日岛的命令。不久之后日军开始炮轰日岛,萨镇冰在恶劣的环境之下始终沉着指挥反击,在抵抗了11天之后,奉命撤回刘公岛。当时北洋水师节节败退,刘公岛也成了孤岛,萨镇冰在战术上取得的微小胜利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全面溃败。
甲午惨败之后,清廷将幸存下来的海军官兵全部革职,萨镇冰也只能回到了福州老家。好在艰难的时局之下,人才还可以有用武之地。1896年,萨镇冰受两江总督张之洞的礼聘,出任吴淞炮台总台官、自强军帮统。1898年,清政府准备重建海军,经验老道的萨镇冰被推举出任水师统领(即海军总司令),但萨镇冰自认才能平庸推迟不受,最终被任命为帮统兼“海圻”号管带。至1902年时,萨镇冰已经可以调动全部的清朝海军舰艇。成为了海军总司令之后,萨镇冰恪尽职守积极建设,成为了清朝灭亡前夕的海军一号人物。
武昌起义爆发后,大部分海军官兵都想响应起义,这让萨镇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既不愿背叛朝廷又不想成为历史罪人,于是他只身离开默许了部下的选择。黎元洪与萨镇冰有师生之谊,他在担任总统之后便邀其出任海军总长。在1922年至1927年的5年间,萨镇冰又出任福建省省长。萨镇冰的职务一直在变,但抗日的信念不曾改变。当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时,萨镇冰就声援了他们反蒋抗日的主张。抗战爆发后,已经年逾古稀的他又奔走于南洋和川、黔、湘、滇、桂、陕、甘等省宣传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拳拳赤子之心的老人当选为政协委员,在福州老家颐养天年。1952年4月10日,93岁高龄的萨镇冰含笑离开了。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起落,他比绝大多数人更能明白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文章的最后,是萨镇冰老先生在听闻抗美援朝捷报后喜极而泣所作的一首七律:
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
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
结日阴谋违夙约,援朝义举资群情。
中苏两国临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