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秦桧能平反吗?历史人物按照孔子的标准来分类,好坏立见

秦桧能平反吗?历史人物按照孔子的标准来分类,好坏立见

《论语.先进》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翻译: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是否称得上大臣?”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别的事,哪知道竟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呀,只算得上是备位充数的臣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肯听话吗?”孔子说:“如果是杀父亲杀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这段话里面孔子解释了一个名词……大臣,什么样的官员才能算是大臣。至少在孔子看来,不是按照官阶的大小来区分的,而是按照做事的标准来区分的。

孔子的标准是道,按照道的标准来帮助和引导国君的是大臣。

冉求在孔子的学生中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能文能武,但是孔子并不认为冉求是一个大臣,只是一个能办事的臣子。

冉有做了什么事情让孔子不满意呢?认为冉有达不到一个大臣的标准呢?

《论语.先进》里面还有这样一段话: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冉有帮助季氏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孔子就非常生气,认为冉有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思想,扬言要和冉有脱离师徒关系。

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批评最严重的一次,这说明冉有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孔子的底线。

孔子认为冉有的行为也不符合当一个大臣的条件,只能算是一个能办事的臣子。

孔子认为大臣的标准就是做事符合道,而不是迎合上级领导的意图。

按照孔子的这个标准,历史上能被称为大臣的人不多,很多人官做的很大,但是他不能被称为大臣。

从孔子的这个思想也可以解释历史,历史上有的人官做的很大,但是名声不好,甚至是反面人物。有的人官不大,但是却千古流芳。

同样都是给官府办事,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来办事,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这是什么原因?

从一个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秦桧说起,秦桧是南宋的丞相,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从皇帝的角度来看秦桧是一个能臣,帮助皇帝解决不好解决的问题。

有人说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幕后黑手,其实秦桧没有那么大的权利,没有皇帝的授意他不可能杀害像岳飞这样级别的大臣,秦桧落下千古骂名其实是替皇帝背锅。

按照孔子的思想来分析,秦桧至少不能算大臣,只能算是一个能办事的大臣。秦桧办事没有原则,不管符合不符合道,只要是领导安排的事情都办。

秦桧冤不冤呢?说秦桧是奸臣一点也不冤,他做的事情不符合道。

明朝有一个著名的清官海瑞,戏剧上经常出现海瑞的身影,海瑞在老百姓心中是一个非常高大的形象。但是海瑞却是长期担任七品县令,算是一个很基层的干部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海瑞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海瑞能流芳千古?因为海瑞的行为符合孔子的大臣的标准,那就是做事符合道。

什么是孔子认为的当官之道?老百姓拥护的、为了老百姓利益的就是符合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孔子的思想也是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孔子认为做官是为了给人民办好事,而不是迎合上级领导去压榨老百姓。只有这样的人才算是大臣,孔子对他的弟子也是这样要求的。

我们从《论语》中间也可以感受到孔子处处以民为本的思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796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