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日本奈良时代:3代女皇,效法大唐,佛教兴盛,影响深远

日本奈良时代:3代女皇,效法大唐,佛教兴盛,影响深远

日本的历史文化其实是与中国文化颇有渊源,从其开国的历史来看,在之后的发展历史之中,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以至于在今天的日本,仍然能够看到不少带有中国元素的建筑物以及文化形式,可见中国历史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颇为深厚。



而论起日本的历史,自然跳不过一个重要的阶段——奈良时代,这个对于日本转型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时期,一直也是学者们关注研究的重点,而这一时期刚好是中国的大唐时代,日本通过大量的遣唐使了解到了中华文明,深受影响,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深厚的中国政治内涵,而这一时期修建的建筑也有保留到了现在,从中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大唐风格。

707年,体弱多病的文武天皇去世,他的儿子首皇子只有7岁,于是就由文武天皇的母亲,草壁皇子妃即位为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是天智天皇的女儿。女皇登基之后从藤原京迁都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市,历史上持续了75年的奈良时代也由此开始。之后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奈良时代便结束了。

奈良时代共经过了8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孝谦为女皇,统治将近三十年。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实际由光明皇后掌握实权。在位6年的淳仁天皇则受孝谦女皇的操纵,所以奈良时代也可以说是女人掌权的时代。



715年,元明天皇让位给女儿,即文武天皇的姐姐元正天皇。721年,元明天皇去世,她在遗诏中豁达地说,人都有一死,厚葬、重服只能造成白白的浪费,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她令人将她火葬,坟墓力求简朴,不要奢侈,而且官员、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为一千多年前的皇帝,她能有这样的见解,不得不说她有很高的觉悟。

奈良时代,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极为密切频繁,朝廷曾4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国学习,733年派出的遣唐使有594人之多。当时日本的朝野也以模仿唐朝的一切为时尚。而平成京也是完全模仿长安城的格局建设而成。其大小为长安的四分之一,东西有32町,约4.2公里,南北有36町,约4.7公里,四周围以罗城,中央的朱雀大街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两条南北大道和九条东西大道把城市切割成为方方正正的街坊。平成京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四周一片翠绿,衬托着京里的红顶寺院,因而有“朱红翠绿之都”之称。



以崇奉天皇为宗旨的神道是日本最大的宗教,按照神道的教义,天皇不仅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而且是“神子”,是人形的神,因此也是国家祭祀的首领——神主,所以,日本的政治体系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过去自称是天孙家族的祭司长,现在披上黄袍,也便成了天皇,各氏族的领袖充任了政府官员,形成了一套带有神权色彩的政治运行体系,这也是日本政治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奈良时代是“大化革新”各项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的时代。718年颁布《养老律令》,723年,颁布《三世一身法》等等,使得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成为日本封建庄园发展的起点。

而在日本奈良时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佛教立国,出现了神佛结合的趋势,奈良也成为了僧侣和佛寺的中心,由皇室和贵族供养,比起本土的神道教更为优越,但是佛教从未瓦解或代替神道教和地方神社。当时的奈良共有48座佛寺,是6大佛教宗派的总部。因佛教宣称由护佑资助者,保护国家的法力,所以各地建立起国分寺和国分尼寺,即国家保护、资助的寺院,东大寺更是成为皇家寺院。



过分优越的地位,使得佛寺奢侈成风。僧侣不但拥有大片免税的土地,而且还有干涉朝政的便利。例如764年,称德女皇封道镜为太政大臣便是一个例子。由于供应庞大的寺院系统,耗费了国库的大量钱财,所以只有加重赋税。而这无疑就落到了普通民众的身上,当时不少人不堪其扰,纷纷自行出家,使得佛教界出现了一片混乱。

因此在日本的请求之下,鉴真和尚不顾艰难险阻,东渡来到日本,以求改变当时佛教界的风气。日本还特意为他修建了唐招提寺,鉴真广设戒坛,将日趋世俗化的佛教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奈良时代对于日本的发展极为重要,也是日本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而这一阶段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女皇的频频出现,相较于当时东方帝国的状况,日本对于皇位的传承之上确有一定的包容性,也可能是他们的文化特征所体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822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