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距离两伊战争结束仅仅过去两年。
两年间,波斯湾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为了维持两伊战争期间的开销,萨达姆不仅将伊拉克的外汇储备挥霍一空,更欠下了70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每年光利息就要支付35亿美元。
如果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的话,我们来看看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110亿美元。
也就是说,即使把当时中国的全部外汇拿出来,也只够给萨达姆还三年利息的。
收入锐减,债务缠身,政权摇摇欲坠,萨达姆内外交困
如果是在战前,富得流石油的伊拉克把裤腰带勒紧也许还能还得上,但是经过两伊战争,伊拉克的许多石油设施都遭到了严重破坏。
重建这些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欠了一屁股债的萨达姆当然掏不出来。
于是萨达姆只能眼睁睁看着伊拉克的石油产量锐减,石油收入连战前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那时的萨达姆就像一个丧心病狂的赌徒,家里一贫如洗,外边债台高筑。面对这样内外交困的绝境,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那他大概率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但萨达姆是一国之主,他能选择的只有战争。
在当时,伊拉克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是军队了。
债权国科威特富甲天下,萨达姆心生歹意:解决债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债主消灭
科威特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号称“海湾明珠”。石油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外汇储备800亿美元,海外资产1000亿美元,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
同时,科威特也是伊拉克主要的债主国,伊拉克欠科威特的债务共计140亿美元。
在萨达姆眼里,科威特就像一个家里有矿的土财主(科威特好像确实家里有矿),之前还好说,同样不差钱的萨达姆顶多眼红一下。
可现如今萨达姆被逼到绝境,不得不把歪主意打到了科威特身上。
怎么办?打土豪分田地呗,只要干掉科威特,不仅这100多亿美元的债务一笔勾销,科威特本国的资产也足以偿还其余债务。除了经济上的直接收益外,伊拉克还将获得科威特宝贵的出海口。
加上科威特的军事实力实在弱得可怜,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欺负你欺负谁呢?
土豪国家科威特
入侵科威特,萨达姆不惧多国联军武力干涉
于是乎,萨达姆动手了。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海陆空部队齐出,不到一天时间就攻占了科威特首都。
志得意满的萨达姆高调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一举动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
从道义上讲,伊拉克肆意践踏他国主权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
从实际利益来看,如果科威特的海外资产被伊拉克掠走,那西方国家的经济必将遭受重创。而且如果伊拉克控制了科威特,必将降低石油产量造成油价上涨,从中获利,这一点同样是西方国家无法忍受的。
很快,联合国通过了第660号决议,强烈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并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
已经吃到嘴里的肉萨达姆怎么舍得吐出来?
况且伊拉克也不是吃素的,当时伊拉克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拥有5000辆坦克、8000辆装甲运输车、3500门大炮、500架现代化战机和42艘军舰。
你美国虽强,可在朝鲜和越南不也被人打了个灰头土脸?别人惹得,我萨达姆怎么就惹不得?
只要能把战争拖下去并给美军造成一些杀伤,美国人必然无法承受,从而被迫承认伊拉克取得的既得利益。
事与愿违,伊拉克惨遭无情碾压,波斯湾重归平静
小算盘打好,萨达姆信心满满地向多国联军迎战了。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
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结束。
海湾战争历时一个月之久,伊拉克以10万人伤亡为代价,造成了多国联军高达223人阵亡的惨痛牺牲。
波斯湾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7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