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医院是
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
食物
人类的主要粮食
五谷杂粮种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上的主要粮食、种类和吃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用完整的种子。近一、两百年来,人们开始食用精制的米和小麦,刚开始时时贵族偶尔吃的食物,从而变成一般人每天的粮食。
白米和白面粉的发明让人类文化倒退一大步。白米和白面粉是工业社会的产品,因为精制的米和面粉能存放很久,不怕坏,但其营养部分,如脂肪、维他命E及B群、矿物质,都在去掉的米糠、、麦麸、胚芽中,本来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变成只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而且因为缺少纤维,反而大部分的人有便秘的问题,今日的很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风湿、心脏病、癌症、蛀牙,都和食用精制食品有关。
五谷杂粮的分类和搭配
在经济条件好的国家亦可以购买到各地出产的五谷杂粮。面对着这么多种选择,有时不知如何运用搭配,食用者又有新的考虑,到底南美的小小米和北半球的裸麦(黑麦)在胃里的历史性的相逢会有什么后果?南方的糯米遇到北方的小麦又如何呢?
选择和自己气候环境协调的食物是最好的原则。热带的地方不适合吃太多温带的谷类,温带严寒的冬天也不该吃太多热带的粮食,而且要协调的搭配,而不是随意的混合,多种类并不是最好的。
原则上,五谷一定要完整地用,而不是去麸,去糠只用淀粉部分;小麦最好是发芽后再用,因为小麦的面筋含量高,不容易消化,发芽之后就好了;其他谷类也是在发芽后会增加营养成分;米类可用小火炒黄再煮,如此较松软。
五谷杂粮种子可做饮料、糊、粥、饭、饼、面条、面包等,也可加入浓汤,清汤或做小菜、主菜的材料,三餐都可吃,也可生长为草、芽来用。
谷类发芽方法
谷类,如荞麦,小小米、小米、米、苋米、燕麦,经过发芽,营养成分增加,较容易消化。荞麦只需泡水15至30分钟,将水倒掉,用盖子盖上,可见光,一至两天即可看到芽。
小小米只需泡水4到6个小时。
其他谷类泡水隔夜,将水倒掉,也用盖子盖住,催芽两天。
小麦及裸麦在发芽后是干时的四倍,米发芽后是干时的2倍。
炒的方法
平底锅或炒菜锅均可,先用小火将谷类炒至微黄再煮,能煮出松软的饭。
煮粥原则
一杯(250CC)谷类(4人份粥)泡水6到8小时,将水倒掉放一两天,让谷类稍微发芽。煮粥时,以5倍水(一杯干五杯水)煮熟,吃时如要保持高能量不要随意加调味料,莲子不要先泡水,加入滚水煮一般先煮滚水加谷类较不粘锅。
传统煮粥的学问
传统方式煮粥,先用大火将水煮滚,再放入发芽的谷类、豆类和其他材料,这样比较容易煮烂,味道也较好,煮滚后将火候改为小火,同时要将表面的浮沫取出,也可放入电锅继续煮熟为止。
水里放一点食用油,则粥不会溢出锅。
传统上也有放碱,让粥烂得快一点。但碱会破坏维生素B群,最好不要放。事先的泡水发芽会加速煮熟的过程。
传统上的粥有各地的特色,也有季节性的特色,调养身体的有药粥。北方春天吃药粥,夏天吃绿豆粥,秋天吃莲藕粥,菊花粥,冬天吃八宝粥,生姜粥,葱白粥等。
夏天的一些凉性粥还有莲叶粥、冬瓜粥、荸荠粥、鸭梨粥、山楂粥;适应肠胃虚的有小米粥、生姜粥;补阳虚的有核桃粥;胃寒用茴香粥;脾胃虚用山药粥,莲子粥,人参粥。
煮饭原则
一杯干谷类同样泡水发芽,加二倍水煮熟。吃时如要保持高能量不要随意加调味料。
咸的吃法:
可加点海菜类,或都不加,配菜吃。
甜的吃法:
可加点无花果,葡萄干(前晚泡水,煮好前一两分钟才加入)。另外橘子皮、姜都可适量加点。
亚麻仁子如前一晚泡,一份亚麻仁子,三份水泡好,起锅前三分钟连水加入。煮粥份量的比例是4分谷类,1份亚麻仁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5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