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罗斯福为何坚持让中国进入五常?真是深谋远虑,当年预言全中

罗斯福为何坚持让中国进入五常?真是深谋远虑,当年预言全中

战争对普通百姓的伤害永远是最大的,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在世界上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对全世界人民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又重新洗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不管格局怎么变,都改变不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美国在德黑兰会议上提出了要成立战后国际组织的计划。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提出,国际组织的成立应该是世界性的,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和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都表示认同。


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构建的这个组织应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最低的一个层次是全体大会,应由当时35个反法西斯的国家组成;中间的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应由苏联、美国、英国、中国,欧洲国家、南美洲国家、近东和远东等10个左右的国家组成;最高层次拥有绝对的权利,他们有权处理世界上任何国家做出的有损世界和平的事情,这是一个世界警察的机构,起到监督和维护的责任,罗斯福提议,这个特殊的拥有绝对权利的机构的成员应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

但罗斯福提出的这个建议受到了苏联的反对,他们认为中国都没有参加会议,没有资格成为“世界四警察”之一,能担任世界警察的,美国,英国和苏联就足够。英国对于苏联的说法也表示赞同,但罗斯福的态度异常坚决,他表示这个机构能否成立,取决于中国能否加入,中国加入,这个机构就成立,中国不加入,成立这个机构就是空想。苏联迫于无奈只能采用缓兵之计,提出了个替代方案,建立一个欧洲组织和远东组织,欧洲组织由美国、苏联和英国外加一个欧洲国家组成。但被罗斯福否定了,罗斯福仍坚持,“世界警察”的成员中一定要有中国。


在罗斯福的一再坚持下,中国才成为了“世界警察”的一员。中国在当时作为一个内忧外患的弱国,为何罗斯福宁可不建立联合国的机构,也要中国加入?

其一,罗斯福所构想的联合国是世界性的,而非区域性的,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人口数量的强国,让中国加入更具代表性。中国在当时虽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但在二战中中国羁绊住日本多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理应享受战胜国所该享受的权益。

其二,作为世界的人口大国,中国虽然目前很弱小、落后,但人多就是力量,中国一旦崛起,实力也不容小觑。与其为敌,不如为友。


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举行了签署联合国宪章的会议,中国共产党派董必武出席了会议,宪章通过了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享有处理国际事件的决定性权利。

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理应由新中国代表作为联合国成员的合法席位,但却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百般阻挠,在1951年至1960年的整整十年间,美国以中国侵略朝鲜为借口,阻止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的问题。在1961年,关于中国联合国席位的问题的讨论终于在第十六届联大总务会议中通过了,但美国却提出中国要想重新获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必须要有三分之二的投票数方能通过,但他们却暗地里操纵、联合联合国的其他国家,以此来阻止中国获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不管美国如何搅局,中国的崛起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中国这头雄狮,一旦苏醒,那必是王者,在1971年的第二十六界联大会议上探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去留问题上,中国命乔冠华为团长带领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会议上中国第一次赞成票高于反对票,以51:47的投票比例重新获得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会议厅掌声四起,中国重获联合国合法席位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这也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伟大事件,安理会的设立初衷是为维护实际和平和促进世界的发展,因此,美国的这种行径注定是让人不耻的,想以“小动作”阻挠中国注定是无果的。


1971年是中国具有历史性重大意义的一年,那是中国的光辉时刻,他见证着中国的苏醒和崛起,是一个载入史册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年,是让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具有正义感的国家和人民无比自豪的一年。

如今的中国跟当年的中国相比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崛起,让国际形势的发展又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0868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