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东亚人最勤劳,智商也很高,为什么却不是世界最富裕的地区?

东亚人最勤劳,智商也很高,为什么却不是世界最富裕的地区?

两百多年前,德国生理学家弗雷德里奇·布鲁门巴赫教授根据世界人口的生物特征,提出了“人种”的说法,在往后的数百年里,人们通常(按肤色)将地球上的人类分为三大种,即:蒙古人种(黄)、欧洲人种(白)、尼格罗人种(黑)。

在这三色人种当中,以黄种人最为勤劳,白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为懒散,这样的结论并非我个人的种族歧视观念,而是一个被大部分所认可的客观事实。也正因为这样,黑色人种聚集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至今仍是世界最贫穷的地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三色人种中最为勤劳、智慧的黄色人种,却不是世界上最为富裕的那一批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是都说勤劳可以致富的吗?

日本是近代黄色人种当中最先崛起,而且目前也是东亚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但是,在一份2018年世界各国人均薪资排行榜单中,日本仅排名第十八位,远低于美国和北欧诸国,即使比起英国、法国、德国来说,日本也要弱不少。

有人说,这个数据看上去已经很不错了,东亚黄色人种里的日本已经算是很强了,人均年薪超过4万美元,跟欧洲老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并不算太大。可是,日本的劳动强度是怎样的,我想大家都是有有所耳闻的,那些深夜末班地铁上累到睡着的景象,欧洲人是很难会得到的。

在东亚、东南亚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当中,日韩、中国、新加坡无一例外都是高度的辛苦,长时间苦读、加班加点是基本操作,他们在工作学习上下的花费的精力之大,在世界领域内都是罕见的。同时,高强度的学习、工作氛围,也造就了亚洲黄种人的智商,以及生产效率都非常之高。

与此相反,在澳洲、欧洲、北美等白人世界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看上去都非常“懒散”,办公室里喝咖啡聊天,下午四五点下班也是很常见的事情,整个社会看上去非常的放松。

为什么智商高,而且也很勤劳的黄色人种当中,无法跻身世界一流的富裕国家呢?今天,我们就拿黄种人聚集的东亚地区来简单分析一下,东亚地区相比于欧美的四个短板。

首先是农业条件先天不足:

日韩地区3D地形(等高比例放大约10倍)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农业。农业是指所有涉及有生命的动植物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副业等第一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和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

就目前而言,欧洲、北美、澳洲地区的农业实力是世界范围内最强的,他们每年都会出口大量的农产品,以及制品。而反观东亚地区各国,大部分食品及其原材料依赖进口,粮食安全问题很难得到保障。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东亚诸国,乃至东南亚诸国都有一个弊病——平原稀少,人口众多。通过相关数据参考我们也发现,日韩领土当中的山地占比竟超过70%,剩余不到30%还包含内陆水域、河道、沼泽、居民区等地形,日本的实际耕地占只有12.5%,韩国18.5%,而中国也只有16%左右。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东亚各国要想真正搞好农业,我们只能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3D地图(等高比例放大约10倍)

其次是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

说起“资源”,可能很多人会想到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自然资源,因为这些资源都是工业命脉。但实际上,欧美、澳洲地区国家和东亚诸国一样,都不是资源强国,能源资源也非常依赖进口。那些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如俄罗斯、中东、以及南美诸国,虽然大量像国外输出能源,但却并没有因此踏入富裕国家之列。

那么我们要说的资源是什么呢?人力资源。

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地区的人力资源是匮乏的,是不值钱的,东亚也是世界上人力资源输出最大的地区,没有之一。这些“输出型人力资源”的终点,一般都是欧美地区。

东亚地区地狱式的教育模式,让当地学生的实际水平比世界范围内的同龄学子要高出一大截。但是,当他们历尽艰辛毕业之后,却发现当下产业分布存在不均衡,仅有的几个热门行业充满着剧烈的竞争。于是乎,一部分人才因为行业限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另一些人则千方百计地奔向欧美国家,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一个资源不断输出,一个资源不断引入,高精尖产业众多的欧美地区,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优质人才,进而加快他们的科技创新步伐,让他们得以长期保持优势。

B-29空袭日本本土

​科技垄断:

说起科技,现代科技多为战争中诞生的科技,许多国际大公司之所以能做好做强,都得归功于战时军工产业的光速进步,军工科技是一切现代科技的基石,一个国家的军工科技强大,那么整体科技水平也会因此获得提升。

说几个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纤维棉”的诞生,它被作为军工产品,用以制作包扎伤口的材料。战争结束之后,纤维棉被用于制作卫生巾、尿不湿,解决了困扰人们数千年的问题,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尿不湿以及卫生巾的企业是美国的宝洁,市值排名世界第六。

大名鼎鼎的波音公司,早期其实就是为战争而生,以民用飞机为副业的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负盛名的B-17、B-29轰炸机就是出自波音公司,其在太平洋战争中发动的多次空袭让日本损失惨重,超过24万人被炸死,40%的工业设施被摧毁。在二战之后,波音公司还参与设计了B-2幽灵战机的研发和制造,并大量涉足民用飞机,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飞机生产商,行业技术专利排名世界第一。

另外,世界上最大的雷达制造商和最大的海军船只制造商——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国生产了大量的雷达、航空母舰以及核潜艇,其在航空航天领域领头羊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

2018年,美国军费支出超7000亿,强大的军事经费让美国军工科技更加强大,一方面促成了世界领域内的军事霸权,另一方面这些先进的军工科技在民用化之后,依然会在市场上保持超强的竞争实力。相反,日韩等国家的军工企业却一直受到严重的制约。

资本压榨:

除了美元霸权的金融掠夺之外,西方还通过资本注入的形式对亚洲为数不多的优势产业进行压榨,让东亚本土企业苦不堪言。这里因为篇幅有限,举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

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后起之秀日本却联合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五巨头向美国发动了强势进攻。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日本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市场份额占比赶超美国,九州岛也一度被称为“硅岛”。并且,日本生产的产品不仅价格很有优势,而且质量上乘,产品质保25年,这让美国企业叫苦不迭,硅谷巨头因特尔也因此不得不放弃半导体存储业务,转而进入微处理器领域。

就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岌岌可危的时刻,政府终于出手了。他们一方面以“倾销”为由,对日本企业施加100%的关税,腰斩了日本半导体崛起势头。另一方面扶持韩国的三星电子上位,让其牢牢占据日本遭受制裁后丧失的市场份额,以达到永远的压制日本企业。

三星在韩国的地位,我想大家都很清楚,该国年出口份额的20%都来自于三星(2004年就已经达到这个数据),韩国也因此被戏称为“三星共和国”。那么,三星的资本构成是怎样的?请看下图。

从三星官网的这份比较新的股东数据显示,三星电子的大部分股份为外国人所持有,这些外资其实基本都是来自华尔街。那么这样一来的后果是:由三星发展带来的股价上涨以及分红,最终也都会落入外国人(美国)的手中,其后果不言而喻。


日本和韩国在上世纪中后期都经历了飞速发展,人们玩命似的工作和学习,仿佛让人们看到了黄色人种崛起的希望,超越欧美白人的生活水平指日可待。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种飞速发展的势头忽然就开始放缓了,特别是日本,GDP经常是纹丝不动甚至经常负增长,20年如一日,而且没有人知道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多久。

东亚是世界上工作效率、强度最高的地区,这里是高智商人群的聚集地,可是这里的人却无法收获世界上最优质的生活水平,这难道真的是“东亚魔咒”吗?

日本原地踏步20余年,至今未能走出困境,韩国也依然在苦苦追寻。东亚地区的“地狱模式”最终将由谁来结束?我想应该是中国。

自秦汉时起,中国便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唐宋时期的经济水平更是遥遥领先,虽然在近代遭受了不小的挫折,但是中国的再次崛起是不容怀疑的。因为,中国具备日韩所没有的优势,理论上是可以走出一条新路。

  • 中国地大物博,耕地占比虽然只有16%,但是相比于日本,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领土却是日本的25倍,理论人均耕地是日本的两倍多,在农业方面比日本更具有优势,更加难以被限制或者制裁。
  • 中国的军工科技产业拥有高度自主权,可以自主研发各类军工、通讯、航空航天技术,以及产品。
  • 中国的核心制造业不存在大规模外资进入的情况,仅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有大量国外资本占比,但这个情况比起日韩来说要好很多。

而中国目前的短板在于,高精尖产业匮乏,大量的竞争集中在中低端产业(如代工和外包等下游产业),使得一部分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外流,留下的那一部分人才又因为自身处在中低端产业当中,其实力很难得到提升,收入自然也是如此。因此,未来东亚地区能否赶超西方,关键就要看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184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