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以茶易马的茶马贸易:宋明两朝对抗游牧民族的利器和重要马匹来源

以茶易马的茶马贸易:宋明两朝对抗游牧民族的利器和重要马匹来源

自古以来,由于中原地区少马,中原王朝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时一直都比较被动。虽然也有汉武帝、明太祖等盖世雄主排除万难,北伐大漠,但中原少马的症结一直都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并在此后的时间里一直成为中原王朝的噩梦。

茶马司政策其实就是宋朝统治者解决中原少马问题的一次尝试。从历史记载来看,这个政策的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原王朝少马的逆境,但从这个政策一直被后代沿用来看,它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

一、少数民族饮食结构单一,茶叶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自唐朝以后,少数民族对茶叶就越来越依赖

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茶叶贸易始于唐代。盛唐时期,由于唐朝对外政策开明,大量外国人纷纷涌入中原。这些外国人在给中原带来大量的奇珍异宝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原的地大物博,其中茶叶就是最被重视的物产之一。

虽然茶叶在外国来客间流行大部分是因为唐朝百姓喜好喝茶,但对于一些来自游牧民族的外国来客而言,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茶叶对他们身体产生的效用。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们的日常饮食来源大都是牛羊肉和牛羊奶。但从现代医药学的角度来看,常年食用肉类和奶制品极易导致体内胆固醇和脂肪堆积,从而造成整个身体内循环不畅,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所以,在古代,虽然游牧民族看似身强体壮,但大部分人都带有各种各样的疾病,苦不堪言。

而茶叶内的茶多酚和芳香醇可以延缓胆固醇和脂肪的形成,促进身体内循环。所以,当游牧民族的使节甫一接触茶叶就知道,这个东西对他们游牧民族而言完全就是战略必需品。

茶叶贸易的首次提出者是吐蕃,这个信息十分值得玩味。在唐初时,吐蕃虽然强大,但远远没有到达难以抗衡的地步。而等到唐朝中期以后,吐蕃一直都是威胁唐朝边境的主要力量。虽然不排除文成公主入藏带去的大量技术工作者给吐蕃社会上下带来的生产力大促进,但谁又敢保障茶叶没有在其中起到作用呢!

不过,唐朝虽然与其他国家进行茶叶贸易,但它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换购马匹,而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到了唐朝中期之后,这种贸易也因为吐蕃和其他游牧势力的日渐强大而被迫中止。直到宋朝,茶叶贸易才开始真正与马匹挂钩。

二、宋朝时,由于中原地区缺少优良战马应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宋朝统治者首创茶马司,试图以茶易马,挽回颓势

众所周知,宋朝虽然经济水平比较高但对外战争方面一直都处于被压制状态。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固然是宋朝统治者一味以文制武导致了武将集团的素质整体下降,但从客观方面来讲,缺马也是宋军战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朝之所以缺少战马根本原因在于宋朝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中原王朝赖以生存的重要产马地,幽云十六州。

自唐朝以来,幽云十六州就一直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防线。即便是唐末大乱时,各个军阀也一直默契地保护着幽云十六州免遭外族入侵。

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之君石敬瑭为了获得契丹族的支持以称霸天下,不惜卑躬屈膝,认契丹国主为父,并献上了至关重要的幽云十六州。自此,中原王朝的北方屏障沦陷,整个中原都暴露在了契丹的铁蹄之下。

此后的时间里,虽然有后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试图北伐契丹,夺回幽云十六州。但可惜天不假年,这两位雄主最终都英年早逝。

而继任的宋太宗赵光义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坐拥开国能臣猛将与中原富庶之地,以举国之力北伐幽云,竟然还功败垂成,损兵折将。以致于此后终两宋之世,幽云十六州一直掌握在北方游牧民族手中,中原王朝的马匹储量陷入空前的短缺期。

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宋朝的统治者们才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到从西南游牧民族手中买马。

不过北方游牧民族不好惹,西南的游牧民族也不是省油的灯。因为知道宋朝缺马,所以西南游牧民族故意把马的价格定的很高,给宋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宋朝统治者想过很多办法。但最终效果都不好,直到宋朝统治者们发现了茶对游牧民族的重要性后,马匹贸易的主动权才回到宋朝手中。

不过在这个时候,宋朝的茶马贸易还没有紧密相关连。卖茶和买马分别由两个机构掌管,分别是买马司和茶场司,彼此之间互不关联。这就导致了茶价和马价无法互相联动,最终使茶价走低,马价走高,严重影响了宋朝政府的马匹收入。

直到宋神宗时期,常年接触茶马生意的官员李杞上奏神宗皇帝:

“卖茶买马,固为一事,乞同提举买马”

宋朝统治者才明白茶马分流的危害性。

于是从熙宁八年起,宋朝将买马司和茶场司合并为大提举茶马司,并制定了《推赏磨勘》和《买马赏罚指挥》等条例。从此,宋朝的茶马贸易迈入正轨,茶马司也成为了宋朝的一个稳定的马匹来源。

茶马司设立以后,茶叶的贸易就受到了严格的管制。宋朝统治者为了保持自身在茶叶贸易领域的绝对优势,颁布了大量规范茶马生意的法律和条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茶科罪责。茶科罪责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典籍,而是一系列法令的总称。

根据茶科罪责的规定,宋朝境内茶农每年的茶叶产量都有专门人员负责记录,视年产量分配卖给官府的份额。官府收购完后,剩余的茶叶才能交给茶农自己处分。如果茶农敢隐匿茶叶产量,一律课以重刑。

此外,宋朝还在全国范围内给茶叶贸易划定了销售区域。以开封为中心的宋朝腹地为内销区,此区域内不限制茶叶销售的定额,价钱及对象。但靠近边疆,尤其是西南边疆地区的大片区域都是外销区。

在外销区内,茶商的茶叶只能卖给官方。如果将茶叶贩卖到境外,一旦查实,立刻就会被处以极刑。若贩卖的是茶苗茶籽,甚至有可能会被处死。而这种案件发生时,当地的行政长官一般也难辞其咎,会被冠以失察之罪。

虽然这些政策都十分严苛,但正是在这么严苛的法律之下,宋朝官府才能将茶叶贸易稳稳地抓在自己手上,为大宋王朝创造出一条稳定的马匹来源。

三、宋朝灭亡以后,茶马贸易一度消亡,直到明朝建立以后,为了应对国内缺少马匹的现状,朱元璋才又重新设立茶马司

宋朝灭亡后,元朝统治中原大地。这个时期,由于元朝政府根本不缺马,所以茶马司这个政策在中原大地上短暂消失过一段时间。但等到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后,茶马司再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明太祖朱元璋复立茶马司的原因有很多,但收集马匹依然是其中最重要的目的。虽然自朱元璋起兵开始,一路上兵锋强盛,势如破竹,连续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劲敌,但缺马依然是明军最大的软肋之一。

所以当朱元璋开始对付元朝军队时,如何配备大量优良战马就成了明军的当务之急。从现有的资料看,朱元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出过许多的努力。比如联通高丽,和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建立贸易等。

虽然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明朝初期缺马的境况,但是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朝一直奉行极其强硬的对外政策,导致北方边境连年战争不断,战马的消耗也就与日俱增。所以,总的来说,明朝的缺马状态基本没有得到什么缓解。

正是因此,茶马司这个已经被证明可行的政策才又出现在了大明王朝君臣的脑海中。

不过与宋朝有所不同的是,明朝的茶马贸易完全就是官营,根本就不许民间商人介入茶马贸易。

这种举措在明初的政治环境下的确给明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随着明朝吏治的腐败,官方茶马贸易慢慢萎缩,民间私茶逐渐崛起,并最终取代了官方茶马贸易。

虽然在明王朝后期,统治者也开始放开商人卖茶的规定,但到了那个时候,明朝政府的官方茶马贸易已经积重难返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茶马贸易这个政策的存在不仅为中原王朝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提供了有力支持,还改善了西南少数民族的饮食结构,对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宋史》

《明史》

《元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6788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