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是个离我很远的地方,一个只去过泰国的人,能算是出过国么,暂且算是一个没有走出亚洲的人吧,对世界历史以及世界很多地方文化风情,也只是通过书本和电视以及网络的了解,突然对秘鲁的土豆很感兴趣,那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土豆和拥有他们的国家。
秘鲁,全称为秘鲁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l 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类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
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的食品和菜肴丰富多样,别具一格。秘鲁人民是马铃薯的最早培育者和食用者,马铃薯至今仍是他们钟爱的食物。
烹调技术多,有独创的秘鲁人民,可以用马铃薯作主要原料,制作出上百种风味各异的糕点和佳肴。在他们款待宾客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几道以煮、煎、烧、烤方法制作的马铃薯风味菜。
秘鲁的山区里,土豆的品种更是多达3000余种。
秘鲁最好的土豆是黄土豆,当地人把它叫“华依罗”,意思是鸡蛋黄。
别看黄土豆外形比较难看,状似生姜,凹凸不平,但味道极好,营养成分非常高,几乎是秘鲁的“国菜”。
除了自己食用外,秘鲁还向世界各地出口冰冻或者煮熟的黄土豆。而在西方普遍种植的白土豆,虽然个头很大、外形好看,但味道就比黄土豆差远了。
直到今天为止,土豆依然是大多数秘鲁家庭的主食。在秘鲁,光是土豆的烹饪方法就有100多种,包括土豆饼、土豆泥蒸鸡肉等等。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算“巴恰曼卡”大餐。
在安第斯山区土语中,“巴恰曼卡”的意思是“地上的锅”。在做这道大菜前,先要在地上挖出一个大坑,铺上卵石用火烤热,然后在石头上放上各种肉类、土豆及其他调味料,再铺上芭蕉叶或树叶,最后盖上泥土。大约过上两三个小时,这道以大地为锅、带着泥土气息的大餐就制成了。
不过,这道美味佳肴一般不适合独自享用,人们往往在亲友相聚或者节庆时,趁着热闹的气氛才一起制做。它在秘鲁所有食物中的地位,和中国北方的饺子颇为相似。
秘鲁被誉为“土豆国”。土豆对这个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这里的所有人每年都要过一个土豆节。
秘鲁时间5月30日是当地一年一度的土豆节,这一节日为期两天,以庆祝土豆对该地区以及世界的影响。
每到土豆节这一天,将会举办各种跟土豆有在安第斯山脉山区马铃薯的收获季节,很多当地农民都忙于收获马铃薯,这里的马铃薯不再是单一的土黄色,而呈现五彩缤纷:黄色、红色、蓝色、紫色、紫罗兰色以及带黄色斑点的粉色等等。
多种颜色的马铃薯堆在一起,看上去像是五颜六色的海洋。这些马铃薯不仅颜色多样,而且也是奇形怪状:有圆形的、有长形的,还有扭曲在一起的,还有像拐杖一样钩状的,也有像陀螺那样的螺旋形的。当地农夫给这些马铃薯取的名字也都惟妙惟肖,比如:弄媳妇哭、老骨头、黑美人、白鹿鼻、红影子等。
在秘鲁拥有650多处村落的艾马拉人(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一直拥有尊重马铃薯多样性的种植传统。艾马拉人居住的区域被认为是农业学家进行农作物培育、保持农作物多样性的最好地方。
这里严寒的气候特征,避免了寄生虫对马铃薯生长的破坏。在每年的收获季节里,艾马拉人会收获多达2000多种不同的马铃薯。关的活动,包括土豆竞赛、土豆酒会等。
秘鲁的土豆经过和不同植物杂交,创造出无数味道奇特,形状各异,颜色各异的土豆,的确是让我们这些只见过普通土豆的人,大开眼界,不禁感叹这些可爱的土豆,如果你有机会去到秘鲁,不妨去到他们的菜市场,你可以不买,只是看看各种土豆就是种很大的收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3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