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年一度西方最隆重的节日-圣诞节已开始狂欢,相比于往年,明显感觉到今年的节日氛围已不如以往浓厚,记忆最清楚的是上大学时每逢圣诞节大家互赠苹果的情景,有一次更因为此事和女朋友吵了起来。
本对中国人来说无足轻重的一个节日,这两天却因为朋友圈的的一张图,引起了我的思考。
图片上赫然以八国联军侵华为由编造了圣诞节的来源。
我估计圣诞老人要是看到,要被气死。
最让人无奈的,是后面的几句话:
作为中国人,很少有人懂的每年的12月24日、25日、26日被西方人称之为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的具体含义,这三天西方人过得洋节、恰恰是中国人的耻辱,失败的三天!中国人也跟着八国联军获胜过“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简直是愚蠢、丢人丢到家了!作为中国人,请不要忘记这三天的国耻,要爱国,爱我中国民族!
看完吓得我赶紧吃了一个苹果。
也许不明是非的人看完,心里估计是这样想的:
去它的圣诞节,过圣诞节的都是傻X!
但知道历史的人清楚:焚烧圆明园的,为英法联军,而非八国联军。而且图片上时间也是胡乱编造,1860年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1900(光绪二十六年)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而且图片上八国联军的人数也明显不对,纯属瞎编!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中对英法联军第二次鸦战争后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进行强烈地谴责,正如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看似一本正经,义愤填膺、让人难以拒绝的豪言壮语,却透漏着一个人最深的无知,无知到竟用如此行为方式来表达爱国情怀,用如此方法来哗众取宠,博得认可,以此满足自己的爱国虚荣心,实在可气!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再遭人欺辱的“东亚病夫”,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美贸易战,我们有着你想打我们就奉陪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航母拥有国,世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如此成就,竟不够撑起你的民族自豪感?用如此手段博人眼球,小人所为!
一个人竟贫穷到靠歪曲历史出卖爱国热情来博取关注,着实让人无奈。
02
那么究竟圣诞节的来源又是什么?
网上有这样的解释:“圣诞节”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正因这天恰是耶稣的诞辰,故而“圣诞节”又叫“耶诞节”。但真实的耶稣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
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
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可以确定的是,圣诞节由来已久,可以追溯的时间很长,而绝不是如图中无知之徒所妄造的八国联军侵华。
03
如此歪曲历史之事,为何仍然能够引得大家争先转发?
我想都是爱国情怀所引起。
无知之徒正是利用了人们普遍的爱国情怀,如此敏感而又无法拒绝的家国感情,怎能不得到大家的转发。
那一断历史,是无数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更是激励我们民族顽强拼搏的不竭动力。历史本应该是严肃,让人敬畏的,却不想每有西方节日之时,总有无知之徒歪曲历史事实瞎编捏造,利用人们的爱国感情以博取关注,哗众取宠。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那一段历史所发生的细节有着正确的认识,这恰恰成为了不知廉耻之徒的把柄。
爱国是正确的,但打着爱国的幌子,胡乱编造歪曲历史,利用人们的感情,博取流量以满足自己的虚荣,这就可恨至极。
表面是爱国情怀被利用而引发的闹剧,最根本的,我想还是大多数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读史之所以使人明智,就是因为对历史应有的了解与敬畏,会提高我们面对歪曲历史之事时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会一味跟风,人云亦云。
歪曲历史之人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转发者缺乏对历史的了解与认知,才最终酿成了这种笑话。
04
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对于历史,同样如此。中华文明上下5000多年历史,绵绵不绝,无数英雄故事可歌可泣,但时至今日,仍有居心叵测者歪曲编造,混淆视听,对历史缺乏敬畏之心,不可救药!
对历史常怀敬畏之心,客观理性的看待历史问题,加强历史文化的学习,我想才是我们再次避免这种闹剧的解决之道。
今年演艺圈最火的,吴京算是一位。
9月底上映的新片《攀登者》,在其预告阶段,一些黑粉看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就打上了很多差评。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部爱国主义的电影,只要是看到吴京演出,只要是宣言爱国的,他们就毫不犹豫的打上差评零分。
这些无脑之人,是根本对电影背后的故事一无所知。电影改编自上个世纪珠峰登山队的真实故事。
当时中国与尼泊尔就领土划分问题展开讨论,但在珠峰的归属为提上始终未能达成共识。而且有人多次挑衅:贵国连珠峰都没登上去过,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
国力衰弱,百废待兴,登上珠峰确实难上加难。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中国的笑话。
但事不宜迟,周总理随即下达指示: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副总理贺龙督促登顶珠峰任务,并组建中国登山队。
登上珠峰的难度,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物资匮乏、条件简陋。
但在排除千难万险之后,1960年5月25日凌晨4带你20分,登上队员终于终于星红旗插在了世界之巅。次年,中国便和尼泊尔签下了领土协定,毫无异议地确定了我国在珠峰上国家的主权,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但外媒却叫嚣我们登上珠峰没有证据,极尽侮辱。
1975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一声令下,组建珠峰登上队。再队长邬宗岳的带领下,再次登顶,取得了登顶珠峰的摄影资料,并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最终国际上采用了中国的标准。
吴京之所以拍摄这部影片,就是为了记录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让我们铭记历史,对历史常怀敬畏之心。
而那些不明是非便差评、谩骂的脑残们,正是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不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一再闹出笑话,让人痛心疾首的同时,为他们的无知贫乏感到可怜。
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
今天,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已久,正在爆发出来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尤其需要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动能。
而只有敬畏历史,正确看待历史中的人和事,才能在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歪曲历史,只会混淆视听,蒙蔽双眼。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常葆一颗敬畏之心,我们才能在昨天的基础之上,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5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