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曾经报道过,在7月份,随着来自俄罗斯的4400吨大豆进入中国市场,6月份美国大豆库存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据新华社消息,随着中国买家“断奶”,从备受煎熬的美国农场主到美国半年经济“成绩单”中透出的负面影响,美国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国是中国,而中国约九成大豆需进口,也就是说美国大豆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的国内需求也离不开美国大豆,从中美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类似大豆这样的商品正是双方之间的“公约数”。
现在,中国企业采购美国农产品取得积极进展,已有数百万吨美国大豆装船运往中国。同时,美方宣布对110项中国输美工业品豁免关税,并表示愿意推动美国企业为相关中国企业继续供货。
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署宣布了另外一个重要消息:允许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
根据公告、进口俄罗斯大豆可采用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等方式运输,装载的运输工具应符合检疫和防疫要求。
美国大豆也好,俄罗斯大豆也罢,几乎选择在同一时刻宣布,无疑是值得回味的时机。
众所周知,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曾经最大的出口国(目前位列巴西之后),在大豆种植领域实力雄厚,且美国的农业部、贸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基金和农户在大豆定价体系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从而确立了美国的大豆定价权。
但中国是大宗商品第一消费大国,大豆进口大国往往是刚需大豆,我国每年进口大豆达到9000多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国产大豆才1400万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天天嚷着去库存,煤炭也过剩、钢材也过剩、冰箱彩电也过剩,唯独粮食要进口? 这是因为不管是钢材还是冰箱,只要肯投资,买设备,加班加点干,就能提高产量,唯独粮食不行,因为粮食依赖耕地,而耕地无法增加。 我国需要七亿吨粮食,自己生产六亿吨,就必须进口一亿吨,我们选择了进口大豆。我们也可以做到自己生产大豆,实现大豆自给,但这样就无法生产同样多的玉米或小麦,于是就需要进口玉米或小麦。这是一个死结。
幸亏现在全球还有些“余粮”,还有几个国家的农民指望向中国出口粮食换钱,否则想进口都找不到货源。
目前全球这点“余粮”也是暂时的。每年全球出口四亿吨粮食,一亿吨来中国了,3亿吨去了别的地方。想想看,如果人口再增长20亿,按目前消费水平,另需要粮食7.2亿吨,这点“余粮”也就没有了。
还有一点更可怕。现在世界许多国家还处于低消费状态。非洲、南美人均消费粮食270公斤,而我国人均消费500公斤,美国1000公斤。全球人均消费量是360公斤。全球人口即使不增加,消费水平不用说跟美国比,只要想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则另需要粮食10亿吨。到那个时候,就不是靠提高关税来将粮食堵在国门之外了,而是各个国家拼命抢着进口粮食来活命。
所以,现在选择美豆也好,俄豆也罢都是刚需,同时一旦俄豆能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美国把控的大豆定价权也是一种挑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