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历史便进入到人们非常熟悉的三国阶段,需要特别说明的人物便是曹操,他是货真价实的汉朝人,正是曹操没有称帝,让刘备,孙权都不敢轻举妄动,曹操若是能多活些年头,汉朝的国祚也还能延续几年,顺便还能带上刘备一起上路,做个真正的汉臣。这里暂且把曹操,刘备,孙权都称之为“三国”人物,便于读者理解。
为什么要说曹操刘备孙权是与士人集团抗争的人物呢,他们不都是联合众多士人集团,在其帮助下才取得日后的成就吗?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确实是如此,但是当初可不是想傍着世家大族成事的。自东汉末年以来,世家大族实际已经掌握了国家绝大部分的政治经济资源,官场卖官鬻爵,都是明码标价,祸乱朝纲,无才无德之人却高官厚禄,面对国家危机昏招迭出,束手无策。曹操起兵之初多为自家招募闲散志士,不用朝挺官员,平定黄巾之乱后又收黄巾败将之精英组件青州兵,实力更加壮大,对无才无德之人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但曹操作为一名乱世枭雄,心怀天下,又绝不会对士人阶层一棍子全部打死,打出唯才是举的招聘启事,撇开官场察举制度,亲手掌握幕府官员的选拔权,团结一切对自己有用的人,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王佐之才——荀彧。颍川荀氏可算的上是士人集团的翘楚,能力自然是没的说。曹操笼络了他一人,整个颍川郡的有才之人都将在进入曹操的视野之下,源源不断地为曹操输送人才,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但是曹操非常清楚,倘若士人阶层在自己高层过于庞大,势必会架空整个曹氏家族,所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曹操一手打压士族,杀孔融,杀崔琰,杀杨修,甚至杀荀彧,另一手非常重视培养宗亲实力,这里也包括夏侯家族,致使能够与诸多世家大族相互制衡,不至于日后大权旁落。
曹操活着的时候,凭借自身超强的实力光环,士人阶层都老老实实,对曹操恭恭敬敬,建立一个没有士族的争权而努力。一旦其去世,曹丕为了称帝,需得到广大士族的支持,许以国家权力,致使整个魏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被士族控制,国家政权被左右,皇帝只是被他们供奉在宝座上的吉祥物,到了曹睿时期,九品中正制牢牢控制国家官员的选拔,而曹家皇室宗亲则碌碌无为,甚至站到了士族一边,这也就是为何司马懿三千私家军就控制了皇帝,而曹爽在外却不敢起兵擒王,整个魏国就此缴械投降,坐等司马家改换门庭。
刘备方面的斗争比曹操要小的多。刘备与曹操属于势不两立的不同正营,曹操疯狂打压士族,而刘备正相反,对士族恭恭敬敬,小心哄着不招惹,在一片和谐仁义之中搜罗人才,发挥士族自己的实力,借力打力,为自己所用,还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大才,最终成就一番伟业。不得不说刘备的发展自身实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伴随着许多运气的成分,天下刘氏后代何其多,更何况你还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士人阶层也正式看他出身卑微,实力最弱,更需要士族阶层的扶持,同时也更能满足自身的政治利益才团结在他的周围。如果士族阶层的利益得不到满足,自然也就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刘备一死,诸葛亮虽然依法治国,把内政外交治理的紧紧有条,但是士人阶层要的不是法制,不是人人平等,他们要的是特权,要的是更高政治权力。从蜀汉的灭亡可以看的出来,邓艾偷渡阴平,绕过蜀汉主力,直扑成都城下,但是到达成都的只有三千人,且远道而来,已是强撸之末。刘禅这边则是以逸待劳,完全可以组织民兵百姓奋力守城,姜维的主力已经正在回城救援。可出人意料的是,阿斗居然投降了。姑且不论刘禅自己愿不愿意投降,整个朝堂的士人官员都愿意投降,各种劝说顺应天意,免百姓刀兵之苦,勿忘先祖爱民如子仁义之心,已经由不得刘禅选择,他们若不合作组织抵抗,难不成要自己去城门上拉弓射箭吗,只得无奈妥协。
这种不抵抗的做法从侧面反应出一个道理,刘禅的蜀汉集团已经无法满足士人的政治需求,他们内心已经转换了目标所属,认为北方的曹魏才是最能满足利益需要的地方,为何?因为那时候曹氏江山已经被士族阶层所控制,皇帝曹芳已经沦为司马昭手中的傀儡,洛阳才是士人阶层的政治中心,自然要向权力中心靠拢,举国投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孙权建立的东吴政权主要是从其兄长孙策手中继承的江东地盘,主要是在今淮河以南一带,然而孙家人原本却是从安徽发家(淮河以北),从安徽跑到江苏建立根据地,孙策开始并不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反而很排斥,人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脾气可没那么好,对江东反对的士族强力打压,大开杀戒,可结果却是遭到了士族集团暗杀,弥留之际还要交代张昭,江东实在混不下去就带着孙权会安徽老家去。
所以想在外地站稳脚跟,光有武力是不够的,人家是地头蛇,根生地固。如果光靠自己子弟亲信(主要是周瑜,张昭等,都是北方逃荒而来的外地人)显然无法控制江东局面,还就需要得到当地士族集团的支持。孙策在遗言里也告诫自己的弟弟孙权,不能再打压当地士族了,要团结他们。
所以从孙权接过孙策的权力开始就已经开展了同江东士族的合作逐步江东化。军权交给陆逊,出任大都督;政权交给顾雍,出任丞相,释放出强烈的合作意愿,表明自己想做个“江东人”。其实孙权刚称帝后,亲信张昭按理说是最应该担任丞相,但又考虑到团结江东本地人的利益,迟迟没有任命,最后让一个小角色江苏老乡孙邵担任了丞相先顶上,三年后便正式任命江东人顾雍为丞相,一当就是十八年。
建立江东政权孙权是最先开始与士族阶层合作,也是存活时间最长的一国。相比起曹刘两家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能活到曹魏灭亡,西晋建立。孙吴政权活的长久倒不是他比另外两家强多少,只是西晋内部刚刚完成篡曹,没有收拾稳当,带政局一稳妥,立马就多路大军压境,摧枯拉朽之势破城,便将孙皓押解至京,吴国灭亡。
吴国灭亡之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次酒会,孙皓与司马炎同席饮酒,司马炎得意的说:
“我早就想灭你们东吴了,下面这个座位都给你设立好久了”
孙皓:
“陛下,我在江东也为你设立了一个座位,就等你来了”。
如此一问一答,表现的是司马炎的高傲和嘲讽,孙皓的口舌之利。可谁又能想到,果真37年之后,司马炎的堂侄,琅琊王司马睿代领北方族人南渡长江,在吴国旧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政权。果真应了孙皓当年的话,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若是司马炎泉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总而言之,三国时期不过是中国士人阶层发展过程中遭到抗争出现的小插曲,真正三国并存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从曹丕称帝到蜀国灭亡也就短短42年。东汉末年,多少风云人物崭露头角,他们挑战着历史前进的车轮,但依旧没能阻碍士族阶级集团走向巅峰。(续集未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2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