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阅兵式的摩托车方阵
近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推出了一套全球百大军工制造商排行榜,该榜单列举了从2002年至今全球前100名武器制造商的销售成绩,这份排行榜中的一些情况也引起了印度人的吐槽。
在这份榜单中,美国、俄罗斯与欧洲公司占了80家,其余的20家中,有6家位于日本,以色列、韩国与印度个3家,土耳其两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加坡各1家。有意思的是,就有印度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而他们也注意到印度有3家公司上榜,中国的数量却是零。然而一向爱与中国进行比较的印度媒体这次却绕开了中国,对本国的军工企业表示了担忧。
印度阅兵中的坦克
关于为何没有中国公司,实际上SIPRI在推出排行榜时就已经说明了这其中不包括中国,印度媒体的解释是由于数据库中缺乏可靠的数据进行估算,因此才没把中国算在内。而3家印度公司包括排名第38的印度斯坦航空、排名第56名的印度兵工厂、排名第62名的巴拉特电子公司。但印度媒体指出,目前这三家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内需求,这才是最需要担心的。
印度自诩为“全球第四军事大国”,其武装力量但从纸面数据上看,的确也配得上这个称号。然而当印度人一直感到窝心的是,外界对印度的军事力量评价一直不高,而国内的军工制造拖了很大的后腿,以至于印度军队素有“万国造”的称号。如今百大排行榜上印度也有3家公司上榜,说明印度本土军工也并非一无是处,为何他们还是如此焦虑呢?要总结的话,有以下三点原因:
印度斯坦航空车间内的战机
首先,印度的军工业很难实现对外贸易,由于自身军工业的薄弱,印度制造的产品总是被质疑为粗制滥造,基本上也只有脱离主流军火市场的小国才可能考虑购买印度的军工产品,考虑的唯一因素也基本就是便宜。实际上在印度提出“印度制造”口号的时候,就提出过要将印度打造成武器出口国的目前,然而面对中美俄等国在武器市场的表现,印度军工毫无优势。
其次,印度军工十分依赖于国外。虽说此次有3家企业上榜,但无一例外都是国企,也就说明他们的订单很大部分纯粹是受军队照顾。而当开放限制时,印度本土军工业基本都会被外国制造商给干掉。此外印度本土制造商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维护从国外买的武器,或者是买来国外生产线自己生产,缺少自己的专利。
“阿琼”坦克
最后,印度军工的产品也是不尽如人意,无论是“阿琼”坦克,还是“光辉”战机,国际上对其负面的评价更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印度工业先天性不足,导致自己的军工业也难以持续发展,到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没有改善。
有印度人表示,虽然榜单上没有中国企业,但中国军事能力以及出口量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根本不需要排名来体现。反而是印度上榜3家企业显得有点虚,这并不能反应印度真实的军事制造能力,反而会误导很多人。(子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0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