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希言
要说自朱元璋大胆革新,废除丞相,建立内阁制度,明朝的官员们,是在各朝代中腰杆最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敢跟皇帝叫板,并以此为荣,而且皇帝也无可奈何。
在这样的宽松氛围下,明朝诞生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最为骄狂的,最有革新理念的就是李贽。
如果此人思想理论得到继承和发扬,在民众思想里扎根,将推动明末早期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那么李贽此人的思想到底有多大的魔力和与当时社会主流文化“格格不入”呢?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行销世界的普世价值观,一个是自由,一个是民主,一个是平等,当时也就是拉上这三面大旗,发动社会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李贽所倡导的学说里,就包含这三个核心要素,也是李贽本人终生的追求。
李贽在12岁时,写出了《老农老圃论》,把孔子的儒学思想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讽刺了一番。
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索性便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标新立异,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社会现象、狠狠批判了个底朝天,强烈主张“革故鼎新”,反对社会自由思想的个人禁锢。
要“革故”,首先要“革”传统的“故”,李贽对奉为金科玉律的《六经》、《论语》、《孟子》进行强烈抨击,这些都是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儒家经典和治国学说。
其认为这些“所谓”经典在当下已经不适用,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这分明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早期版本。
可见李贽当时对专制皇权有多么的不满。为了揭露残酷压榨鱼肉人民的暴行,他借汉宣城郡守封邵化虎食民的神话传说:“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痛骂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
除了对封建统治的不满,他还在人的本性方面,认可个人的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并提倡商业的资本交换。其对商人的认识,已不是士、农、工、商排在最后一位。甚至说出:“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这不是为“资本”代言,还是什么?
有了为“资本”代言的心,就有了追求个性解放,爱自由的心。李贽就把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视作了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
不仅提倡人人平等,尊重妇女,还提倡婚姻自由。这下李贽彻底出名了,吸引了社会大批粉丝,不管你是国内国外的名人大咖,还是什么深山老林的和尚、农民,甚至连女子也都跑来见李贽。
这还了得,一心追求安稳的万历皇帝怎么受得了,最终在万历三十年(1602年)三月十六日,已76岁高龄的李贽静坐于北京皇城监狱,用一把剃刀在喉咙上轻轻一割。
若为自由故,生命皆可抛,一生狂妄不羁爱自由的李贽,去追寻自己永恒的自由去了。让人更为可惜的是,资本主义可能兴起的苗子也一同去了。
-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4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