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万众瞩目之下,我们对“双11”有更多期待

万众瞩目之下,我们对“双11”有更多期待

今年的“双11”大促终于到来,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电商购物节之一,用万众瞩目形容毫不过分。早在一个月前,各大平台的促销战火就已经纷纷点燃,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新玩法也层出不穷。在狂欢节现场,不断刷新的成交额反映出国人庞大的消费需求和高涨的消费激情,也见证着这个延续了11年的商业奇观。来到第11个年头,消费者们对“双11”的期待又仿佛不再仅限于热闹的狂欢场面和巨额的成交数字,“我买的东西到底实不实惠?”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期待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1月10日晚上7:30,天猫双11狂欢夜准时开场,绚丽的舞台和鱼贯而出的各路明星让这场晚会的关注度不亚于春晚。互联网上的超高热度延续到了线下,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消费奇观。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表示,“双11等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已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便了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对促进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互联网商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内需旺盛,印证出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势能强劲。

但是,走到了今天的“双11”,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成交数字的快速攀升、花样百出的促销形式、锣鼓喧天的明星助阵,我们对它有着更高的期待。此前就有网友吐槽:有些电商平台卖东西,不仅算不明白价格,让消费者备感虚脱,而且名义上的大折扣、大优惠,往往也都只是花样百出的"套路"。不少人戏言:“没点高数的底子,玩不了双11”。也有网友发现,“双11”不仅拼智力、时间、精力,还要消耗你的人际关系。有的电商平台把“社交助力”玩得出神入化,有些人本来没有打算参与这些电商社交游戏,但是却被亲朋好友的盖楼口令和砍价口令裹挟了进来。有媒体还发现,往年存在的营销套路今年“双11”仍然存在,例如先涨价后打折、定金和订金不分等现象。

挤干水分、拒绝套路、明白消费,万众瞩目的光环之下,“双11”理应给予消费者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经过十年的发展,“双11”累积了如此之高的关注度和口碑,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各大电商平台理应珍惜消费者的这种厚爱。电商平台需要在提升网络购物体验、提升产品品质、自觉维护平台之间良性竞争环境上做文章。实惠就该实实在在,让利就要明明白白,而不是搞得复杂烧脑,绕来绕去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把消费者当成韭菜。长此以往,消耗的只能是自己的口碑和信誉,受损的是整个电商行业的未来。

监管部门更应履行好监管职责,针对不良苗头及时纠偏,维护消费者利益,确保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1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发文称,切实加强双11活动期间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对违法经营者形成强大威慑,建立起违法必究的稳定预期。除了这样的及时表态,监管部门更应对不守规矩的商家亮出牙齿,以儆效尤。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写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但是诚信、公平、互惠始终是商业最根本的价值和基础。一个成功的双11,应该是消费者、商家和电商平台的共赢。唯有如此,网络购物节这样的商业新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才能持续为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不断前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0090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